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团队申报.PPT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团队申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团队申报

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突出 2014年,“《艺术采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 2014年,“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学团队”获得“2011-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称号; 2010年至今,出版了《potpshop图形图像处理》、《动画概论》、《场景速写》、《艺术采风》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结合的制度保障 团队成员拥有校内企业工作室,这种校企合一,高度融合的模式为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了保障;与企业合作,可以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市场动态在第一时间与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融合,保障我们的学生毕业及就业。 团队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共育、培养质量高 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电脑艺术设计团队的企业进驻校园,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即时的市场信息,技艺高超的兼职教师,也方便了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在校园就可以进行顶岗实习,效果很好。引企入校,使得学生得以同时接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育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成为电脑艺术设计团队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团队形成了“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形成了“市场、公司、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学生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学生胡启华作品《体育世界》获第五届上海设计双年展金奖;学生杨梅作品《立达学院片头》获第五届上海设计双年展银奖;学生虞宏磊作品《中国风》获“我绘更晶彩”涂装大赛一等奖;学生李小玉等人获得首届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 本专业教学团队共 8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6人,占75%,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人,占25%。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 团队带头人 ------范 玲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任/讲师 硕士 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电子图像处理高级技能证书; 学历: 2006年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2015年荣获重庆大学 工程硕士 经历: 2006年至今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2010年 上海大珍商贸有限公司 ——兼职(产品包装宣传) 2014年至今 上海垚渊实业有限公司 ——兼职(产品包装宣传与节目制作) 出版与发表: 2014年《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主编 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4年 《浅谈数字影像张力》撰稿人 2013年6月《浅谈影视电影中用色特征》撰稿人 2008年8月《浅谈中国动画发展出路》撰稿人 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2.团队策划组织专业展览 2012年在台湾举办《古黟遗韵—李斌晥南速写作品展》; 2011年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副教授吴尚华举办《花中之后-茶花》摄影展; 2013年,学校10年校庆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立达-醒吾师生作品展》,?展览共展出两岸两校师生作品318件,作品类型包括油画、中国画、陶瓷艺术、漆画、速写、雕塑、设计作品、数字艺术作品及装饰艺术作品等; 3.团队建设 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进修培训,使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100%。 2.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教师的数量、专业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务结构、能力素质结构更趋合理,满足教学需要。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教学计划总学时: 顶岗实习时间: 总学时:2300学时 420学时 理论学时:686学时 实践学时:1614学时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理论教学 60/2.6% 实践教学 228/9.7% (一)课程建设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结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