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
辛弃疾
⒈生平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⑴辛弃疾祖父辛赞靖康之乱后被迫仕金,但不忘故国。辛弃疾自幼受祖父影响,对大宋朝廷忠心不二。
⑵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统大军南侵。北方汉人纷纷起义,辛弃疾聚众二千,投奔山东耿京义军,且屡立战功。当时仅二十三岁。
⑶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通判,上《美芹十论》、《议练民兵以守淮疏》等奏疏,但未被采用。
⑷辛弃疾自此二十年中官位不定,迁徙频繁,自地方守令至一路监司、帅臣,虽不能在一地久任,但政绩卓著。特别是在滁州任知州时得以屡屡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表现出卓越的业绩。
⑸自淳熙九年(1182年)到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二十一年间,辛弃疾大部分时间处于闲散状态,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居住。忧虑国事,企盼复国,却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于是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歌词,并编集了第一部词集《稼轩词甲集》。
⑹嘉泰三年(1203年)朝廷为了提高声望,起用抗战派人士谋图北伐。辛弃疾以六十四岁高龄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又因故降官、升级,屡遭变难,最后辛弃疾对朝廷完全失望了。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卒。
⒉作品
⑴辛弃疾的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这部作品几乎构成了主旋律。如《贺新郎》(细把君诗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⑵辛弃疾的词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是处移花是处开)等。
⑶辛弃疾的词中山水词占了较大的比重。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沁园春》(一水西来)、《南歌子》(散发披襟处)等。
⑷辛词中也不乏情词。如《念奴娇》(野棠花落)、《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春宵睡重)等。
⒊评价
⑴关于辛弃疾的词
①艺术成就
a辛弃疾的词以豪迈雄杰为主,又不失婉约。辛弃疾才大情挚,词作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b以文为词,多用赋体,也是辛词的一个艺术特色。他用散文笔法,几乎将其他文学样式所能抒写的内容,一并写入词中,极大地开拓了词的境界。
c善用典故,是辛弃疾的词的又一特色。他运用史事贴切自然,增加了词的厚度与容量。
d辛弃疾的词还多用比兴,使得词意含蓄蕴藉,深婉曲折,动人心魄。
e辛弃疾的词的语言是多姿多采的。他不仅善于化用前人成语,经史子集亦烂熟于胸,信手拈来不觉生硬。他不喜用民间俚词、俗语入词,通俗生动,诙谐风趣。
②古今名家集评
a“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宋)两朝,实无其匹。”(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b“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c“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后村诗话》)
d“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
e“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词苑丛谈》引黄梨庄语)
f“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吴衡照《莲子居诗话》)
⑵关于《永遇乐》(“千古江山”)
①“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②“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清·程洪《词洁》卷五)
③“有英主则可以隆中兴,此是正说。英主必起于草泽,此是反说。(以上评上片)继世图功,前车如此。(以上评下片)”(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④“此阕悲壮苍凉,极咏古能事。”(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⑤“此词拉杂使事,而以浩气行之,如猊之怒,如龙之飞,不嫌其堆垛。岳倦翁谓此作‘微觉用事多’,非也。句句有金石声,吾怖其神力。”(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
⑥“起句嫌有犷气。使事太多,宜为岳氏所讥。非稼轩之盛气,勿轻染指也。”(清·谭献《复堂词话》)
⑦“此词登京口北固山亭而作。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然,而英雄长往,每发思古之幽情,况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烟树人家,夕阳巷陌,皆孙、刘角逐之场,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况自胡马窥江去后,烽火扬州,犹有馀恸?下阕慨叹佛狸,乃回应上文‘寄奴’等句。当日鱼龙战伐,只赢得‘神鸦社鼓’,一片荒寒。往者长已矣,而当世岂无健者?老去廉颇,犹思用赵,但知我其谁耶?英词壮采,当以铁绰板歌之。”(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⑧“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发端沉雄,与东坡‘大江东去’相同,惟东坡泛言,稼轩则实本地风光。‘舞榭’三句,承上奔往,极叹人物俱非。‘斜阳’三句,记刘裕曾往之事。‘想当年’两句,回忆刘裕盛况。换头,叹刘裕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