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浅述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摘 要:寿山石雕的题材与造型无奇不有,有人物、动物、山水、花果、博古器皿等;经唐宋以来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人从艺18年时间,师从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的传人徐仁魁,专攻寿山石圆雕人物。寿山石色泽丰富,寿山石雕也因巧色的运用而富有特色。   关键词: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技艺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30-02   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大量岩浆突破地核冲出地表形成了烈焰冲天、浓雾腾腾的火山大爆发。伴随火山喷发出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成为地开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类集合体,因主要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为寿山石,像寿山石这样灵纯、剔透、晶莹、斑斓的石矿,世间罕见。   寿山石质柔易功,色泽丰富,寿山石雕的题材与造型无奇不有,有人物、动物、山水、花果、博古器皿等;经唐宋以来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清朝同治年间起,寿山石雕因不同的造型及刀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只艺术流派。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刀法浑化,追求神韵;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奇岸,善取俏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当时的名匠林谦培将技艺传至清末的林元珠,再传当代的周宝庭、林友清(人称“东门清”)等名家。   本人从艺18年时间,师从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的传人徐仁魁,专攻寿山石圆雕人物。“各门艺术常常倾向于互相融合;而真正的艺术家,却在于尽量保持各门艺术的独特的特征”(歌德语)。寿山石雕东门派人物造型和技法的独特之处,可以从许多已故名家的遗作中细加品味:周宝庭的《老子》、《十八罗汉》等人物精品的特点是气韵传神。“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顾恺之语》。他追求的就是以形写神。林友清的《牧羊》等人物佳作,则以饶有古意的刀韵验证了自己的雕刻要诀:“相度石势,以工配石,以石取形”。研读“东门派”名家名作,是为了继承这一传统工艺。继承不应仅是一味摹仿,而应善于借鉴——在借鉴中感悟其艺术的真谛,启迪“自我胸臆出”的创意。1999年,是我的创作始获业界认可的转折点:《魁星》获福州市第13届“如意奖”评选活动优秀奖;《喜寿益福》又获15届“如意奖”评选活动优秀奖。此后,我的创作渐入佳境:同年5月,又创寿山“旗降石”雕《酒香》,以白色石材刻画仙翁、书童和回头鹿,以偏红的金黄色表现三个人的脸部醉态和酒壶,构图奇拙,情趣盎然,荣获“新世纪福州雕艺五十名家百名新秀精品大展佳作奖”。   寿山石色泽丰富,寿山石雕也因巧色的运用而富有特色,行话道:“俏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本人创作的在福州第一、二届“风华杯”青年艺术家寿山石雕作大奖赛获铜奖的《荷之舞》和《独占鳌头》就是对东门派“善取俏色”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   “在塑造容貌时,主要工作是在寻找那表出特征的动来。能力低的艺术家很少有这勇气,单强调出那重要的动来”。面对一块宽40公分,高20公分的芙蓉石料,我闭目构思——一幅《十八罗汉》图在脑海间“动”了起来,有翻唸经书的,有展阅长卷的,有搔背的,有抠耳的……于是,我欣然命刀,几乎一气呵成了这幅造型生动,富有神韵的作品,画面紧凑而无拥挤感,赢得了众多收藏家的高度赞赏。   实践表明,作者越有悟性,作品越能通灵。荣获第二届“风华杯”大奖赛金奖的寿山“荔枝石”雕《论道》,可谓通灵之作。作品以八仙中最先得道的、坐酒缸摆棕扇的汉钟离和左手搔蓬头,右掌抚古兽的李铁拐两仙“津津乐道”地“论道”的画面,运用精细雕工刻画面相,着力表现人物神韵;而服饰衣褶则以大块面包裹,以见粗犷,厚重和古朴。作品的构图讲究人物动态和整体造型曲线的协调统一;于圆滑流畅,剔透生动中更显仙人的悠然神态。正如欧阳予清所言:“抓住人物一刹那间留下的形象,表现一个感情的顶点”。   毕竟,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因素的外在流露。艺术家们往往时时刻刻的在做作品,可能开始是无意识的,因为艺术家开始时和普通人一样有了对生活的各种感受后,会很自然地把他的各种想法反映到作品里头。这样作品就注入了具体内容,当艺术家心情愉悦的时候,作品表现的就是快乐的奔放的东西,艺术家忧郁、伤感、愤怒的时候,作品则会体现出一一相关的内容。但是艺术家在最开始表达情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运用什么形式,一旦作品成型,就预示着情感表达的完成,作品也就完成了。我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很少去刻意的选择艺术表达方式。当然有时为了验证对某种材质的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