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庄子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庄子之道

浅述庄子之道   摘要:道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注重阐述道对精神世界的影响以及个人对道的体会,并将个体的心灵和精神上升到与道相同的境界,最终获得灵魂的自由。本文即以《庄子》为出发点,在分析道的基本特点以及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来阐述庄子对道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道;特点;万物;关系;把握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这样评论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也。”[1]他认为庄子著述博览众杂,但是他的根本思想都是依据老子之言而展开的。老庄思想一脉相承,庄子一方面继承了老子所提出的“道”的思想,另一方面,庄子对“道”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庄子将道的玄妙拉至眼前,在主观的表述中更重视道对万事万物的普遍作用。在对道的感悟方面,庄子从自身对道的感触出发,更倾向于个人对道的体会和认识,所以“庄子主要的思想是将老子客观的道,内在化而为人生的境界,于是把客观性的精神,也内在化而为心灵活动的性格”[2],本文即以《庄子》为出发点,来阐述庄子对道的基本认识。   (一)对道基本特点的描述   庄子论述道,首先在整体上对道进行了阐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3]323道博大远深,覆育万物,入于万物之中施以恩泽,又出于万物之外,坦荡洒脱于天地之间,其后,庄子又对“道”的基本特点做了详细的表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3]199有“情”是指道的境界是可以感知的,而有“信”,是指“道”的存在是有根有据且征实可信的,道生于天地之间,没有具体的形体,它悄无声息,自古就已经存在,而且是可以感知的,并且这个道的生存是客观而独立的,自己以自己为根据,他的运行和发展也不依赖于其他外在的事物,并且这个道超越了空间和时间,无所谓高深,也无所谓长久。庄子在《知北游》又对道做了深刻的描述:“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3]607道从黑暗孕育出光明,在无形之中生出有形体之物,并且道是天地万物的精神之源,万物也正是得到道的不同赐予,所以他们的生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道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道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万物也正是因为道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万物都依附于道而生存。庄子在《渔夫》篇,借孔子之口还对道做这样的论述:“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3]875-876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所以发生的根由,是事物赖以存在的生命依托,所以圣人才尊重道。而万物如果不遵循道,即庄子之言:“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3]607正因为道对于每一种事物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它包罗万象,不会遗露任何一个事物,甚至可以“在瓦甓”“在屎溺”庄子在《天道》篇也对道的普遍性作这样的描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3]383道对博大事物的包容没有终极之处,对于小的事物也不会有遗漏,万千事物正是因为道的存在而齐全完备,所以道贯穿天地,周行四方,广阔无比,庄子在《知北游》中借孔子之口又对道做如下的描述:“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3]624-625庄子在此指出道先于天地而生,并且使宇宙万物有了自己具体的形体,道不仅能超越于宇宙万物,而且依附于宇宙万物之间并作用于它们,所以道好似也是一种物体,所以陈鼓应先生曾在《老庄新论》中对庄子的道作这样的评述:“庄子的道并非挂空的概念,而是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4]所以道即显得莫测高深而又具体可感,万物正是在道的这种特性的作用之下,不仅得到了自身的形体,而且也拥有了各自不同的特性,“邀于此者,四肢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3]607通常能把握住道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敏锐的思维,聪明的耳目,而且运用自己思虑的时候不会显得劳累,在应对万物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拘束,庄子又在《齐物论》中对道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做了本质的归纳:“物固有所然,物故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橘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3]69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每种事物都有不同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特征他们也禀受着不同的天赋和不一样的命运,而且他们各自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也会经受完整和缺失的变化,但是不管这些事物外在形态是多么的多姿多态,或者他们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