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汉代女性服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汉代女性服饰

浅述汉代女性服饰   【摘 要】服饰史是研究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服饰可以折射出一个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审美习惯等。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的一个时期,汉代女性的服饰在遗承楚风的基础上又发展变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是汉代服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汉 女性 服饰   服饰研究,确切地说,是指发式、服装和配饰。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许多新的考古资料公布,为研究汉代女性服饰提供了大量丰富而真实的实物资料。目前汉代女性服饰考古资料主要有:陶俑、木俑、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陶器和漆器及青铜器上的彩绘、服饰实物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汉代女性服饰加以探究。   1 发式及配饰   汉代女性非常重视对头发的修饰。汉代女性的发髻形制非常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西汉初期流行的梳在颅后、背后好似乌云低垂的垂髻;一种是西汉末年到东汉流行的盘于头顶具有巍峨之美的高髻。   西汉早期的发式简单朴实,发髻的位置普遍较低,多为背后或头后挽髻的垂髻,而不见头顶挽髻。汉代垂髻中著名的髻式有:椎髻、垂云髻、堕马髻等。堕马髻是将头发由正中分开,分发至耳朵两边,在颈后挽成一个似坠非坠、偏向一侧的大髻,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动态美感。堕马髻与椎髻比较相近,但它在髻中分出一缕头发,朝一侧垂下,给人以发髻散落之感,似从马上坠下的样子,这正是堕马髻的传神之处。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写道:“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矍。”   西汉末年至东汉流行高髻,有民谣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高髻在长安城上层妇女中是十分流行的。高髻的种类和装饰非常丰富,从发髻的数量上看有单髻、双髻和三髻等。   汉代发髻的装饰有包巾、多笄、胜、花冠、步摇等。头饰的材料也非常丰富:玉饰、珍珠、玛瑙、琥珀、翡翠等在当时都很常见。在汉代考古实物中,会见到一种圆形有缺的首饰,古称玉块,也称珥??。这是汉代妇女比较喜爱的首饰,史书中的记载屡见不鲜。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载“耳著明月??”,《陌上桑》载“耳中明月珠”。在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中出土的妇女头像,其耳朵上就带了一对大珥??,还有一些汉陶俑也带有珥??。   2 深衣、?b?及袍   深衣是衣裳相连的一种单衣服式,由楚服结合其它服饰元素发展而来。汉代主要流行曲裾和直裾两种深衣。在许多汉画砖、壁画中可见深衣服制,如南阳汉画东王公、西王母图中,西王母穿深衣制的袍,袖极宽大。汉代皇后之类礼服都是深衣制。   深衣分为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曲裾深衣的一大特点是将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束裹绕体数周的深衣,形成了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深衣。曲裾深衣在西汉初女式服装中占主导地位。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殉葬实物中,出土深衣12件,其中曲裾占9件,直裾仅3件。   直裾深衣是直襟衣,其形制是衣长比曲裾深衣短,从领部曲斜至腋下的前襟直通于衣摆。直裾样式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直裾深衣在文献中又称为?b?。它与曲裾深衣的共同之处是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不同之处则在于衣据的开法。曲裾深衣用曲据,而?b?用的是直裾。?b?比较短,没有盖住足部,所以不能作为正式朝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b?入宫,不敬。”可见?b?只能作为常服。?b?的款式较曲裾深衣更为宽松,不像曲裾深衣那样紧裹下身。袍在最初的时候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只穿在里面,外面罩有深衣或?b?。汉代由于裤子逐步得到改进,袍的外面不再需要罩衣,可以直接穿在外面。为了装饰,人们常在袍的领、袖、襟、裾等部位缀以花边,一些妇女还在袍上绣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就这样,袍与?b?相结合,不论内部有无棉絮,统称为袍,成为一种外穿的常服。后来,袍服又演变成了礼服,即便在一生最隆重的婚嫁时刻,也必须穿上这种服装。东汉时,规定以袍为朝服。《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婚嫁时穿袍服,只是在袍的颜色及装饰上有所不同,以示等级区别。   汉代袍服不仅衣身宽大,衣袖也极为宽博,尤其是臂肘之处,往往做得宽大,形成圆弧,这个下垂的袖身被称为袂。《史记?范唯蔡泽列传》韩子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曹植《七启》:“长袖随风,悲歌人云。”都说明汉代人喜着长袖衣裳。考古也有很多相关实物发现,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两袖展开竟长达190厘米;红纱绵袍身长130厘米,两袖通长达236厘米。与当时女子的实际身高比较,这样长的衣袖垂下几乎拂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子活动,但从视觉效果看,长袖比短袖更具审美效果。   3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