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善洲》叙事诗
《杨善洲》叙事长诗
2 《杨善洲》叙事长诗
坚实的足迹
所有的生命
就像潮落潮起
2010年10月10日
一个普通的日子
一个叫杨善洲的老党员走了
像保大亮森林中,金秋
一片熟透的黄叶
回到他生长了八十四载的那方土地
但所有人都坚信
他并没有走
就像他亲手种下的
五点六万亩华松、茶叶、干水果
在大亮生机勃勃
空谷,传他清晰的足音
每一棵树都是他的化身
它们,屹立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招展着自己的品格和骄傲
让岁月的尘埃
无法掩盖一位共产党员的英名
在高黎贡的雄风和
怒江的惊涛中
共同拥有一个永恒的春天
给人们深深的昭示和鼓舞
正像一位诗人所言
原本川,极命草木
1927年农历正月初四
云南省保地区施甸县陡坡乡
一个叫大柳水的小村
地主刘青力家的押佃户杨发龙喜得一子
此前,他的女人席有娣
已经生过四个孩子
由于极度贫困,四个孩子生即是死
这个后叫杨善洲的孩子幸存下
但自小体弱多病
当地一个老草医说他的命太硬
要神药两解
家人便依言为他认了一个叫马头的干妈
干妈赐了他一个小名:小马桩
从此,杨善洲像一匹小马
拴在一株大树上
在人世,跑不掉了
母亲用血水生下他
干妈用汗水养育他
除了周济他的吃住
还助他背起书包,上了六年乡村私塾
他啃着玉米饼和洋芋
跟着老先生摇头晃脑读着《三字经》《增广贤》
《论语》、《诗经》、《楚辞》、《幼学》、《古观止》和
《唐诗三百首》等等
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常新的精神营养
让他没有像乡下大多孩子一样成为睁眼瞎
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铭刻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
做人信条
无孔不入的贫穷,最终
把他逼回那个草籽一样小的村
种地、割草、打柴、养猪、编竹具
他十二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病逝
“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
母亲命他去学石匠
他用握笔的手
操起了石匠的钎、锤
席德扬、李绍柏、杨有和三位老石匠
成了他的师傅
他们走村串寨帮人下石脚、盖房子
过着波澜不惊的小日子
1942年春夏之交
当日本侵略者攻陷缅甸
滇西一带由抗战后方成为烽火前线
看到战火烧到家门口
他挺身而出成了一个抗日支前民夫
在炮火纷飞、刀光剑影中
修桥筑路、抬担架运伤员
人背马驮抗战物资
春雷一声震天响
全国人民得解放
滇西人民铸剑为犁
投入了建设新中国的热潮
在土改运动中,家无寸土的杨家
喜从天降,分到了一亩半水田,五亩地
还有八亩林地
他觉得拥有了整个世界
这成为他后终生为民的动力的头
饮水思,中国农民朴素的人生哲学
党给了他一切
他就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
比真情更重要的是忠诚
比路更长远的是理想
杨善洲投身了土改革命
很快担任了土改工作小队长
以半工半农身份,拿着正式队员一半的工资
不分白天黑夜地四处奔波
在西南乡土改工作期间,他感染上疟疾,
高烧不退,卧床不起,口不进食
一天与篱笆寨、甘蔗地村的群众预定开会
他说我是土改工作组的组长
与当地群众的约定,别人代替不了
叫人把扶起
他穿起草鞋,头带竹叶帽,肩披蓑衣,手拄拐杖
在人们搀扶下走了六公里泥滑路烂的路
到村里与群众一起开会
193年他任保县五区席子乡土改分队长
复查中发现划错了一户人家的成分
他主动承担责任在群众大会上作检查,
并退回了收缴的东西
群众说,共产党与国民党就是不一样
搞错了敢检讨,收缴了的东西还退还
192年4月,在绣有斧头和镰刀的旗帜下
他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泰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生命,像一个个段落
他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
从乡区领导、县委副书记、书记
一直走到保地委副书记、书记的高位
在人们眼里
他像一只从穷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长期接受党的教育
而形成的坚强的党性
让他时时刻刻心系民生冷暖
他深深懂得
自己像一棵树,长得再高
也离不开泥土的滋养
于是,数十年,他把根深扎于
滇西大地的水水
既是拉车的马
也是挥鞭的人
作为乡农之子
他当然深明
虽然黄金,掘自于土地
但让人生生不息的
依然是森林、溪流
更重要的是五谷六畜
196年12月,施甸建县
杨善洲以首任县委书记的身份
投身于这片热土
“身着中装,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
这是他给施甸人民的深刻印象
一天他走在施甸街上
一位赶马人要为马钉一副新掌,喊他
“,老哥,帮个忙!”
他二话没说挽起手袖蹲下身
抬起了马腿
赶马人的小镰刀、公锤、母锤一番忙碌
半个小时后,马穿上了新鞋
他拍拍手上、衣服上的尘灰和马毛
头也不回地走了
有人知道他的身份,问赶马人
你可知道他是县委的杨书记
赶马人一拍大腿
“他帮我的马钉掌可是轻车熟路
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一位好书记!”
绿水不涸,才有了高挂的云帆
厚土无涯,才生出伟树奇花
用与石头打过交道的手掌权
人民群众总是分外放心
大跃进、刮五风时期
他顶风而上,带领施甸人民
在半荒地开拓出了七万亩丰产田地
在种植半野生的高杆水稻的土地
办起了油菜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