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尊师重教意识.docVIP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尊师重教意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尊师重教意识   中国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世界上几乎每个优秀民族也都具有尊师重教的美德。可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辱师事件,一次又一次刺痛我们的心。如近日有网站出现了一段“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侮辱地理老师”的视频短片。视频中,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摘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另有学生扔饮料瓶砸中老师,而坐在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哄笑、打闹。“辱师”事件凸显尊严教育的迫切性。在当前这种教育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我认为我们教师能够做到的还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重塑教师和教育的尊严。尊严不是与生俱来的认知,后天的教育培养必不可少。教育如果仅仅使人获得专业知识,而缺乏道德与文化素养的熏陶与培育,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尊严意识”,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不成功的。在现代社会中,尊严是公民理性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渗透尊师重教的教育。   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美德。《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很丰富,如在教学当中介绍孔子向老子虚心请教的故事,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去世后,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又如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孔子讲学图,孔子跪坐于席,弟子围于四周。这说明:孔子以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传授“礼”;从座位安排及师生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尊敬老师,这也符合“礼”。透过外在的“礼”可以感受孔子“仁”的主张。图中所反映的教化,正是孔子政治主张――“德治”的体现。结合西汉文翁石室授经图和“登堂入室”讲解古代教学制度,探讨有关中国古代师生礼节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在讲授《宋明理学》时可以讲“程门立雪”的事迹,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宋朝时,岳飞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历程,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道授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尊师重教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   二、尊师重教是世界各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所以尊师重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放眼世界,近现代以来,每一个国家从落后到兴起,再到强盛,都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教育故事,在学习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历史时我适时补充其尊师重教的故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父子是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王。父子俩特别吝啬,平时只穿士兵服,毕生只有一件礼服。但特别重视教育,对自己生活要求苛刻,对教育却出手大方。1717年9月28日,为提高国民素质,威廉一世签署了《普通义务教育》谕令:“普鲁士王国内,所有5至12岁的孩子,必须上学,接受学校教育,否则,家长将要被处罚。”“所有适龄儿童,冬季必须每天上课,夏季除了帮父母做农活外,每星期至少要上学1-2日,以使冬季学到的知识不被遗忘。学费每星期6分尼,支付不起的家庭,由当地政府承担”。当有人提醒威廉一世“如此改革妙是妙,但将耗资巨大”,威廉一世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到国王去世时,全国的学校由当初320所乡村学堂发展到1480所,教育改革成果显著。其子继位后坚决贯彻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1754年将上学年龄由5至12岁提高到5至14岁,学校遍布所有的穷乡僻壤。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