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剖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四节 剖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考点解析版
A能力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的安排;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B命题透视
针对本考点,中考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1.给文章或段落划分层次;2.归纳文章或段落各层次的大意;3.理清文章或段落的行文思路,并归纳概括其特点;4.对文章或段落的结构、思路特点、效果等作出评价;5.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理解;6.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考生对思路的把握;7.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考查考生是否把握了思路。
C试题精选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自清先生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的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正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讲谈;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够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1.本文从一部题为《雪朝》的诗集写起,由诗及人,在对比性的叙述中亮出了全文所要阐明的中心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这两个是(不得照抄原文,均不得超过2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