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剖析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剖析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71-03
随着社会发展,颈椎病将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脊椎疾病发病之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医学界最早有关颈椎病的概念,大多来源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谓颈椎病的代表,占颈椎病总数的70%以上[1]。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其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创伤小以及治疗费用低、 疗效确切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我院 2008年 3 月―2010 年 03 月应用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 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76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9,平均46.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共穿刺46个椎间隙,其中C4/5占8例,C5/6占31例,C6/7占7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肩背僵硬、 疼痛,上肢酸胀、 麻木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摄颈椎正侧位 X线片和 MRI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无严重颈椎不稳和脊髓受压征象。
1.2 设备仪器
(1)美国天使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Arthrocare system2000双极射频发生器,能量设置:(2)脊柱穿刺针为3英寸18号和低温等离子消融专用汽化棒(.Perc-D spine 汽化棒),刀头直径0.91mm,工作长度106mm;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C 型X线透视机。
1.3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头颈取过伸位,双肩下垂。常规消毒铺巾,C型臂X线监视下进行经皮穿刺,进针点有相应的颈椎节段病侧颈部安全三角区(颈A鞘与气管食管间隙)进针,颈中矢状线夹角约45°左右,术中用左手拇、中指分开气管食管与颈血管鞘,在1%的利多卡因局麻下穿入18号针头,直达颈椎前侧。在前纵韧带旁突破纤维环进入间隙,侧位透视进入间隙约3mm左右。正中透视针尖不过中线,用特制导针沿18号穿刺针穿入椎间,将18号针内的纤维环与髓核推出以便顺利放入汽化棒。术者左手将持住针头避免针头移位,右手将颈椎汽化棒插入18号针头内,在穿入前已将汽化棒上的限深器放在标准位置。一般将汽化棒头穿出18号针头外约1cm左右,并根据穿入的深度调限深器,将等离子设备调至2档功率,并通过专用导管与汽化棒相接,穿入颈椎间隙后,透视下在侧位已达椎体后方近后纵韧带处,踏消融键0.5s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然后通过汽化棒的穿入和拔出产生消融和热皱缩功能,达到颈椎间盘的成型,手术结束,依次拔出汽化棒和穿刺针,无菌纱布局部压迫约3min,局部贴以创可贴即可。术后使用颈托制动3周,住院观察1周,常规应用抗生素2天,同时25%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滴2次/d。
1.4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症状明显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学习,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后几天仍疼痛,需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如前,活动只恢复到正常的1/2,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活动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2]。优和良为有效,差和无效为治疗失败。
2 结果
治疗76例,经12~18个月随诊,有效 70例,差和无效7 例,有效率为 92.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多见的颈椎病类型,多因颈椎椎间盘退变、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以及根管狭窄、根袖处粘连性蛛网膜炎、邻近部位的炎症等引起,其中颈椎椎间盘退变是发病基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包括保守、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典型,MRI检查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并侧方突出,神经根受压,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椎间高度存在,椎管狭窄不明显,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无骨化、钙化,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可选择微创介入治疗[3]。应用等离子融切技术进行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是继经皮化学溶(CNL)、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和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之后治疗颈椎间盘病变的又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20世纪90年代等离子射频消融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整形和关节外科。1999 年美国FDA正式批准应用于脊柱外科;2002年9月美国实施了第一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我国李展振等于2001年10月应用该技术行颈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术,并获得满意疗效。
髓核成形术的基础理论是基于椎间盘自身有明显的体积弹性模量特性,即很小的体积改变就可导致较大的压力变化[4]。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通过双极射频汽化棒将射频能量通过棒尖端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