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416例临床治疗剖析.docVIP

糜烂性胃炎416例临床治疗剖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糜烂性胃炎416例临床治疗剖析

糜烂性胃炎416例临床治疗剖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糜烂性胃炎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经电子胃镜确诊的糜烂性胃炎416例,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综合组,除菌组和胃黏膜保护剂组。结果 综合组有效率为94.2%,治愈率68.1%;除菌组有效率为71.3%,治愈率为46.4%;胃黏膜保护组有效率为61.2,治愈率为23.4%。结论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选择综合治疗为佳。   【关键词】除菌;微波;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tuberans,EGP)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也称疣状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 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此型胃炎病史长,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本科应用微波加药物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糜烂性胃炎420例均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查。病理检查在隆起中央及边缘各取2块,HP检查采取14C呼气试验测定法。按其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130例,男78例,女52例,年龄18~76(平均54.3)岁;除菌组143例,男82例,女61例,年龄20~67(平均43.4)岁;胃黏膜保护组143例男78例,女65例,年龄22~70(平均44.3)岁。各组性别、年龄具可比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仪器设备剂药物 富士能EG200电子胃镜;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生产的YWY2A医用微波仪;埃索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公司)40 mg/粒,醋氨己酸锌胶囊(南阳依安欣药业有限公司)0.15 g/粒。   1.3 治疗方法 联合组130例采用微波与药物联合治疗。经内镜检查确诊后,即通过活检孔道送入微波探头使电极紧贴隆起病灶,采用微波功率50~60 W,每次3 s,每处1~2次,直至隆起处凝固发白变平。疣状病灶均一次性内镜下做完。术后禁食4 h,于次日口服醋氨己酸锌胶囊0.3 g/次,3次/d,埃索美拉唑肠溶片1次/d,以4周为一疗程。如Hp阳性,则同时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阿莫西林1.0 g/次,2次/d,以7 d为一疗程。除菌组143例除菌同上,然后改为醋氨己酸锌0.3 g/次,3次/d,4周。胃黏膜保护组单用醋氨己酸锌0.3 g/次,3次/d,4周。各组于8周后复查胃镜。   1.4 疗效判断 治愈:疗程结束后,隆起糜烂性病灶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隆起糜烂病灶数目减少或病灶范围缩小,糜烂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隆起糜烂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比较各组年龄采用t检验,其余项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糜烂性病变的程度和分布范围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做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糜烂性病变程度和病灶分布范围。若疣状病灶10枚为重度。综合组轻度30例,中度80例,重度20例;除菌组轻度43例,中度78例,重度22例;胃黏膜保护组轻度40例,中度82,重度21例。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灶分布:综合组单纯累及胃窦98例,单纯累及胃体20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2例;除菌组单纯累及胃窦110例,单纯累及胃体22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1例;胃黏膜保护组单纯累及胃窦104例,单纯累及胃体26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13例,各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2.2 HP感染 综合组130例,其中HP阳性121例,阳性率达93.1%;除菌组143例,其中HP阳性134例,阳性率94%,胃黏膜保护组143例,其中HP阳性130例,阳性率91%,各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疗效 各组糜烂性胃炎疗效比较综合组有效率为94.2%,治愈率68.1%;除菌组有效率为71.3%,治愈率为46.4%;胃黏膜保护组有效率为61.2,治愈率为23.4%。   表1      各组治疗疗效对比(例)      组别有效无效治愈   综合治疗组122889   除菌组1014266   胃黏膜保护组885533   3 讨论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多见于胃窦,其次为胃体[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食物、药物的刺激,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主要有抑酸、抗幽门螺杆菌、免疫抑制剂等[2]。此型胃炎在病理上隆起糜烂性多为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