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羊皮鼓舞发展概况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安羊皮鼓舞发展概况总结

秦安羊皮鼓舞发展概况总结   [摘要]秦安羊皮鼓舞最初是作为一种祭祀仪式而存在的,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沉淀了久远的历史,厚载着生活于此的人民的传统与文化,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体现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秦安羊皮鼓舞;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43-02      甘肃秦安县的羊皮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过程。有着“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自古属于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远古时代,祖先们在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羊皮鼓,以羊皮鼓高亢嘹亮的鼓声来镇邪除妖、驱赶野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羊皮鼓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据《秦安县志》记载,在秦代、汉代、宋代时期,地处边疆的秦安连年征战不断,将士死伤无数。为了祭奠将士们的英灵,当地巫师便以羊皮鼓为基础,配以特定的歌词,创造出一套祭祀用的仪式,于是羊皮鼓舞就与民间宗教相结合,成为祭祀场合专用的舞蹈。随着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演变,羊皮鼓舞逐渐定型为现在的舞蹈形式,俗称为羊皮鼓舞。   秦安羊皮鼓舞分布广泛,几乎覆盖全县各乡镇,主要以兴国镇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分别有西南方向的千户乡、王窑乡、郭嘉镇,东北方向的莲花镇、五营镇、陇城镇等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县各地的羊皮鼓舞传承状况好坏不一,由于它的出现总和祭祀相关联,所以,始终被笼罩在迷信的阴影之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遭受重创,几乎绝迹。然而,这种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始终为一部分民间艺人默默坚守,因此才得到一线生机,得以流传至今。   秦安羊皮鼓舞的表演一般用于特殊场合,有其固定的程序,表现的内容与目的也因地而异。其表演主要用于庙会、祭祀、镇山祈雨、家庭祭祖、驱邪以及社火表演等场合。如庄户人家家道不顺或遭遇天灾人祸,便认为是鬼邪作祟,于是向神许下心愿,请司公(旧时民间专门从事巫术祭祀活动的人)前来跳神还愿;或者家人久病不愈,认为是邪祟缠身,于是请神下界擒拿。司公便会请神灵附体,手拿刀剑斩杀妖魔,之后再跳羊皮鼓舞以安慰神灵。这两种活动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活动规模也很小,局限于小家小户,意义不大。但镇山祈雨和庙会、社火表演的羊皮鼓却场面壮观,娱乐性很强。为了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年农历七月到八月之间,各庄各户的群众都要杀鸡宰羊,以感谢众神的恩惠。尤其在久旱祈雨之时,烈日炎炎下,人们抬着神像,司公们敲着羊皮鼓卖力表演,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场面甚为壮观。近代以来,羊皮鼓舞表演越来越趋向于世俗化、大众化,在每年春节的社火表演中,羊皮鼓舞已全无祭祀活动中的那种神秘肃穆的气氛,而是充满着热烈喜庆之气,那豪放粗犷的动作,加上鼓环声伴奏之下的高亢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唱腔,西北大地上的那种原始神秘的民族特色展露无余。   传统的羊皮鼓舞是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艺术,以悠扬顿挫的唱腔配上粗犷质朴的舞蹈动作,在鼓声、歌声、动作的有机结合中,营造出一种原始肃穆的氛围。但秦安羊皮鼓又与众不同,除了以上这些共性之外,又加入了大量的武术动作,从击鼓方法、队形的变化到表演内容都自成一家。表演时队形多变,时而如巨龙般蜿蜒游动,时而按八卦图往来穿插。其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单鼓、双鼓、走阵、耍香、打板子、打水火等,也有武术中的棍术、拳术、对打,又有戏剧中的高空翻筋斗等高难度动作,可以说是吸收了多种艺术的精华。至于唱腔更是花样翻新,既有粗犷豪放的随机创作,又有鼓声伴奏之下的秦安小曲老调配唱,内容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从中国的四大名著到民风民俗,表演内容通俗健康,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让人不得不惊叹民间艺人们高超的创作技艺。   秦安羊皮鼓以铁圈手柄环佩蒙上精致的7毫米的生羊皮做成鼓面,直径约40多厘米,手柄下的钢环上套有数量不等的小钢圈,用牛筋做成鼓鞭。表演时,舞者左手紧握扇形环佩羊皮鼓,右手持牛筋鞭,敲击鼓面时,随着步伐的变换震动钢圈,发出“咚嚓咚嚓”的声响,在黄土遍地的天地之间,显示出独有的雄壮和苍凉。秦安羊皮鼓的表演者人数不一,少则三四人,多则二三十人,相对其他县区来说规模较小。表演者主要由一群粗壮英武的男子组成,队形以跑阴阳太极图形为主,主舞者司公身怀绝技,表演各种绕鼓花样的技巧。最厉害的司公甚至可以同时驾驭12面鼓(腰悬四面,左右胳膊各挂三面,嘴衔两面)而面不改色,节奏也丝毫不乱。当演出至高潮时,鼓手们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而变换步调与队形,司公们则被环绕在中间,耍出一套套流传已久的武术动作,或是从三四把叠加的桌子上凌空翻下,博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这种高难度的动作不仅起到活跃气氛、吸引观众的作用,同时更是衡量舞者功底的重要标尺。   羊皮鼓舞的表演者司公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因其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