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岭山区某公路段滑坡稳定性剖析评价
秦岭山区某公路段滑坡稳定性剖析评价
摘要:秦岭山区某公路段沿线存在一滑坡,其上中后缘部分有明显张拉裂缝,前缘鼓胀明显,存在大量放射状鼓胀裂缝,其变形与破坏影响沿线公路及村庄的经济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应急处治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
1 场地概况
1.气象水文
该区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日照2010.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8.1℃,集中于7月,极端最低气温-6.9℃,集中于12月。滑坡区域内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600毫米,多年最大降雨量1984.7mm,年内降雨分配极为不均,夏秋两季降水占全年的85%,12月至1月最少,降雨量常不足15mm。7~9月降水比较集中,多阴雨天气,降雨量占全年的65%左右。
2.地形地貌
该区属低山区,海拔610-900m。前部坡面已被当地百姓改造为耕地,整体较平缓,坡度16°-25°,坡体后部地形较陡,少量植被覆盖。
3.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Q)及古元古界(P)。第四系滑坡堆积物广泛分布于滑坡范围内的坡体上,为黄、灰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碎石粒径3-14cm,含量约25%,碎石母岩岩性主要为片麻岩、花岗岩。古元古界(P)岩性为片麻岩,灰色,片麻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岩质脆,较硬。
4.地质构造
本区属昆仑秦岭褶皱系的南部,褶皱发育,断裂不甚发育,侵入岩广泛出露,构造形态多不完整,区域构造线方向大部分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局部呈东西向。褶皱为一向北西西倾伏的复背斜构造。滑坡区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
从区域地质构造和发震情况分析,地震烈度为Ⅵ度,可不考虑地震影响。
5.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层中,滑坡体右侧冲沟处及坡脚剪出口处发育有泉,对滑坡影响强烈。滑坡变形后,坡体上多处开裂,降雨后坡体上的地表水通过裂缝直接灌入滑动带,加速了滑坡的变形。
2 工程地质特征
①形态特征
滑坡纵向长约189m,前后缘高差约85m,主滑方向为150°,呈“舌”状,周界清晰。其左边界及后边界均发育有裂缝及冲沟,前缘鼓胀明显,大量裂缝发育。滑体平均厚度约18.50m,中部最深约25.00m,滑坡体积约为30×104m3,属于中型堆积层滑坡。
②结构特征
滑体为黄、灰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母岩岩性主要为片麻岩、花岗岩。上部较可塑,稍湿,中部稍湿-湿,可塑-硬塑状态,下部湿-饱和,硬塑。滑带为灰褐色-灰黑色粉质粘土层,饱和,硬塑。滑床为主要为强风化的片麻岩。片麻状结构,灰色,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黑云母,质脆,较硬。
3 成因分析
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三大主要因素的综合制约。
1.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体后壁山体较陡,利于滑动。
2.地层岩性条件
滑坡体主要为第四系含碎石粉质粘土,人为开垦等活动有利于地表水入渗,下伏稳定基岩,其接触面易在松散土体本身自重的作用下形成薄弱层,利于滑动。
3.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后壁呈圈椅状,汇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水流汇集,雨季坡体湿度及重度加大,致使抗滑体抗滑力及抗剪强度下降;其次,村民灌溉用输水管道穿越滑体中上部并严重漏水,利于滑动。
4 稳定性分析
1.定性评价
中后缘部分张拉裂缝明显,前缘鼓胀,存在大量放射状鼓胀裂缝。滑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如遇暴雨,滑坡存在明显的蠕滑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
2.定量计算
采用传递系数法(折线型滑动面)堆积层滑坡稳定性模型进行计算。
取值:天然容重取18.90kN/m3,饱和容重取19.20kN/m3,c=13-15kpa;φ=15-17°
根据上述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值,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式中:K――稳定系数
―作用于第i块滑面上的滑动分力(kN/m),出现与滑动面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取负值;Ti=Wisin+Ehicos
―作用于第i段的抗滑力(kN/m);Ri=(Wicos-Ehisin)tanφi+cili
Ehi―作用于第i块滑体上水平地震力;Ehi=CiCzKhWi
―第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块时的传递系数(j=i);
li―第i条块滑面长度(m)
―第i条块滑面倾角(°)
ci―第i条块滑体的粘聚力标准值(kPa)
―第i条块滑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Ci―重要性修正系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