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析.docVIP

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析

甘谷县华盖寺石窟唐僧取经壁画初析   内容摘要: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唐僧取经壁画是现存于甘肃省东部的重要取经图像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从壁画内容入手,对其人物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将华盖寺取经壁画同其他与之相似的取经图像进行比对,并在第三部分结合画面人物形象、洞窟重修历史、画面人物位置安排与取经壁画分类及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壁画的绘制时间,由此对唐僧取经壁画的出现位置、内容和传播线索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关键词:华盖寺石窟;释迦洞;唐僧取经归来图;唐僧取经图   中图分类号:K879.29;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4-0059-07   一 华盖寺石窟概况   华盖寺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县城西约10千米处,因山形似华盖而得名,华盖寺石窟依山开凿,大、小石窟18个,塑像60身,石窟开凿年代待考。山下建有寺院,因大殿上覆盖铁瓦三行,俗称铁瓦寺,今已毁。   华盖寺石窟无量寿窟门左(北)上方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壁题,用双线绘成碑状,记有:“特叙华盖洞约辟于元朝……”{1}《甘肃通志》载:“华盖寺,在伏羌县朱圉山,明洪武十四年(1381)建。”[1]《伏羌县志》载:“华盖寺,西二十里,俗名铁瓦寺,即椒山先生留题处。”{2}《甘肃窟塔寺庙》一书记录1965年华盖寺出土一块四面刻有佛像的经幢,或可将华盖寺始建时间推至宋以前[2]。   二 释迦洞唐僧取经壁画内容   华盖山上最高处的石窟为三眼洞,距地面66米,窟外修有一门二窗,窟内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空间,实为一体,每个空间内供奉不同神祇。进入三眼洞首先会看见第21窟,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然后第22窟是老君洞,最里侧第23窟为释迦洞{3}。释迦洞高约1.9米,宽约2米,主尊为释迦牟尼佛,高90厘米,神态安祥,面相清秀,结跏趺坐,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抚膝,左右立阿难、迦叶,两壁各有一幅唐僧取经壁画[3],以马背上是否驮有经书作为参照,西北壁上绘《唐僧取经归来图》(以下简称《取经归来图》,图1),东南壁上绘《唐僧取经图》(以下简称《取经图》,图2)。两幅壁画长度各约3米,皆绘有完整师徒四人和白马形象,壁画四周有约10厘米宽的墨框。   西北壁《取经归来图》中孙悟空在当前引路,猴脸模样,无发,头上戴紧箍,身穿浅褐色直裰儿,外罩红色短褂,紧口长裤外裹虎皮裙,脚穿红色靴,左手掐指,右手持金箍棒,头部扭向后方,似乎因看见所获经书而面露喜色。队伍中第二位是沙僧,头圆面方,秃顶髡发,红唇微张,表情似笑,着交领长袍,腰系黑带,穿黑色长靴。他肩扛经书,右手扶担,左手持降魔杵。《取经归来图》中白龙马将师徒四人分为前后两组,背上所负的一摞经书暗示众人已从西天取经归来。壁画中白龙马并非膘肥体壮,却精瘦干练,其双目圆睁,鼻孔细长,牙关紧咬,表情丰富似人。唐僧立于白马之后,面目清秀,五官精致,头戴瓜皮小帽,身着宽袖长袍,左肩披朱色袈裟,脚穿红色云头履,双手合十,似乎正望向白马背上经书。猪八戒跟在最后,体形巨大{1},头戴扁帽,猪脸、双眼皮、细长眼、长嘴上噘,长耳下耷,口露獠牙。身着交领长袍,领口处系一块方巾,侧身扭头回顾后方。《取经归来图》中唯有唐僧是站立姿势,其余三人一马均作前行状。   东南壁《取经图》的保存情况略逊于《取经归来图》,壁画尾部墙体开裂,致使部分壁画剥落。取经队伍的前进方向与西北壁相反,开路先锋依旧是孙行者,头戴紧箍,侧身回望,右手持棒,左手攥拳于腰间。唐僧依旧戴瓜皮帽,圆脸大耳,眉清目秀。与《取经归来图》不同,此幅脚穿黑色薄底鞋。沙僧肩扛降魔杵,转头望向后方的八戒,伸左手两指指向前方。白龙马跟在沙僧身后,头长方,双目圆睁前视,低头前行。白马身体线条圆润流畅,马腿部分不存,马背空无一物,表明师徒四人在拜佛求经途中。猪八戒依旧在取经队伍的最尾处,形象与西北壁壁画中相仿,肩上扛方头七齿钉耙,腿部壁画剥落严重。   东南壁壁画人物位置略显散乱,实则以各自姿势与面部表情互相联系。《取经图》为众人向着窟中主尊“走”来,依次是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马和猪八戒,以示意前往西天;《取经归来图》则是人物背对主尊而去,返归东土,由行者带领。   三 华盖寺取经壁画与其他唐僧取经   图像的比较   北宋欧阳修记扬州寿宁寺有“玄奘取经图”[4],《广川画跋》卷4亦载《玄奘取经图》[5],二者今已无存{2}。现存最早绘有玄奘取经题材的壁画在今甘肃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中,创作于西夏时期{3}。本文仅将敦煌石窟“玄奘取经图”两幅、唐僧取经瓷枕、稷山青龙寺大雄宝殿唐僧取经拱眼壁画与华盖寺取经壁画进行比较,这些图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之更为接近。   段文杰先生总结东千佛洞与榆林窟中的几幅取经壁画都不是独立画面,而是大幅变相中的插曲,其共同特点包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