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筝之起源总结
筝之起源总结
摘要:筝最早出现于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关于筝起源于何的说法,莫衷一是。笔者以筝源为核心所展开的诸家异说的讨论作为重点,对于筝之起源的各派之说做了梳理。
关键词:音乐艺术;乐器;筝;秦筝;筑;瑟艺术起源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筝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与秦地。有关筝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李斯《谏逐客书》(前237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因最早出现筝字的文献为秦地,故而出现了“秦筝”一词。尔后,秦筝说也自此开始,不绝于史,一直传承至今。尽管这一历史载说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筝所产生的时间以及地点,但筝产生年代的最下限为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则是毫无疑异的。然而,除了“秦筝说”之外,当代文字学、音乐学界的一些学者也对筝源做出了各种推测。迄今,除“秦筝说”,主要还有:筝源于筑、筝源于瑟、筝源于琴及筝筑同源等四种。
一、筝源于秦此说主要为陕西筝派的学者所占有。最早见于周延甲先生的《谈“秦筝归秦”》一文。周延甲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正规音乐院校的第一批古筝专业学生,是“秦筝归秦”的领头人和第一代实践者。周氏在文中对秦筝归秦的解释,应是关于秦筝说的最早史料:“秦筝归秦”第一个“秦”字,与筝连起来是乐器的专用名词,说明筝的发祥地、筝弹奏的秦声秦韵,秦筝“发西气”,秦筝“奏西音”,都是这个意思;“归”,是针对秦始皇“退弹筝”而言的,筝在秦地,两千多年前“退”,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又要“归”到人民中来;“秦筝归秦”的第二个“秦”字,是指陕西这个秦人聚居的地方。周氏此说,纯由文字表面上的字义而来。所谓“秦筝归秦”一说也是他所最先提出的,并没有经过实证。周氏之所以提出秦筝归秦也是根据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来认定筝与秦字有关。稍后所见者,有魏军先生在《秦筝源流新证》一文中明确地提出筝确为秦人乐器,其文曰:“弹筝……真秦之声也”,说明筝确为秦人乐器,后人称之为“秦筝”。“真秦之声”之“真秦”指的什么呢?秦之发祥地为犬丘(今天水)。真正的秦之音乐就起源与此。秦人离犬丘迁居关中乃春秋之初。保留的不容舍弃的秦之传统中有筝,可见筝的历史与秦地有关。以上两家的关于筝始于秦的说法,皆是因《谏逐客书》中的真秦之声而来,并没有在秦地发现筝的考古实物。因此这仅仅还只是针对文献所得出的悬揣之说,并没有任何实器之证,故不足以为据,无法用其当定论。实际上,在1979年江西贵溪仙水县崖墓所出土的筝,也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的筝,它所测年代要比文献中最早出现的筝字早上200年,而且所出土的筝的地点与文献中所描述的地点也不在同一地区。这不禁就让人产生疑惑,筝是否起源于秦。除此之外,焦文彬先生的专著《秦筝史话》中谈到:“筝是秦人的伟大创造,有口皆碑,有史可证,也有案可查。” 其中他通过对诗词文献中涵盖秦筝的词句来论证秦筝为古筝的专有名词,秦筝乃秦人所创制。对此,也有学者针对秦筝说提出了不同观点,项阳先生撰写的《考古发现与秦筝说》一文中讲道:秦筝是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是流而不是源。项氏通过针对前人只关注文献而忽略考古资料去探寻筝源问题给予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对魏军先生评述《诗经》所记载的数十种乐器中,无筝这种乐器现象时。他把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在分析诗经所涵盖的地域。显而易见地得出诗经所涵盖的范围内确实无筝,而其实则见筝已流行于越地,绍兴和贵溪崖墓中的筝都可为证,魏军先生推测“或者是孔子时秦筝尚未产生,故无可录”。此外笔者还认为,或许此时筝在宫廷存在,民间则不然,因为《诗?秦风》采自民间,是为统治者观民情的资料。这也正符合之后的退弹筝而取昭虞的思想。随后,盛秧《浙派古筝渊源谈》就考古出土的资料提出了浙地筝的源头不是秦筝,百越之地早已有筝的推断。该文中,盛氏就项阳的说法也认为贵溪仙水岩墓群所出土的乐器为筝。他对魏军先生在《秦筝源流》中认为筝是由秦地开始诞生,并逐渐进入中原进行了驳斥,提出了对于浙江筝的新颖之说:浙地的筝不可能是“真秦之声”……浙地筝的源头不是秦筝,百越之地早已有筝,浙地的筝源远流长。项文与盛文相继发表后,张思媛根据项氏与盛氏所分析的出土文物为依据也就秦筝说提出质疑。这三位学者都是通过考古资料来质疑秦筝说的,那么也只能证明就现在所知,最早的筝应当源于公元前2595±75年南方的古越民族。这也预示着我们在以后探讨筝的早期形态以及起源问题时,不能在忽略这个重要的史实。
二、筝源于筑关于此说最早以黄林先生《筝的直系亲属》所释,黄氏首先从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KPI(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pptx VIP
- 工程点工签证单.doc
- 14K207 管道设备防腐蚀设计与施工(OCR).pdf VIP
-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1) PPT课件.pptx VIP
- SHARERESTRICTIONAGREEMENT(股东限制协议).doc VIP
- [最新版]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00页(参考价值高编制).doc VIP
- 2025-2030中国航行数据记录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基于TMR传感器的地磁信号采集与校准研究.pdf
-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条件.ppt VIP
- 2023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物理(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