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铜觯起源剖析
青铜觯起源剖析
摘 要:由于中原地区缺少类似觯形陶器的发现,铜觯的起源问题一直无人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史前大汶口到龙山文化以及太湖地区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陶觯的梳理,为铜觯朔源。认为铜觯直接起源于史前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觯,并在夏商时期的太湖地区马桥文化继续发展,直到最早铜觯在殷墟一期的出现。同时,以铜觯为主要例证,讨论陶器与铜器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铜觯; 起源; 大汶口文化陶觯; 山东龙山文化陶觯; 马桥文化陶觯; 关系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ottery Zhi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of China, there is no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bronze Zhi. This paper mainly traces the origin of bronze Zhi through studying pottery Zhi of the prehistoric Dawenkou culture to Longshan culture of Shandong region, and Xia and Shang Period Maqiao culture of Tai Lake Region. This text thinks that bronze Zhi directly from pottery Zhi of the prehistoric Shandong Dawenkou Culture and Longshan culture,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 Xia and Shang period Maqiao culture, until the early bronze Zhi appeared in the first period of Yin ruins. Meanwhile,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tery and bronze by the bronze Zhi that as the main example.
Key words:Bronze Zhi, the Origin, Dawenkou Culture Pottery Zhi,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Pottery Zhi, Maqiao culture Pottery Zhi, the Relationship
青铜觯得名于北宋王黼的《博古图》,是商周时期的一类饮酒器,自殷墟一期出现后,发展迅速。殷墟四期开始进入酒器的核心组合,西周早期已取代觚的地位,与爵搭配构成酒器的基本组合,其在青铜器中的重要性无容置疑。但由于中原地区一直不见觯形陶器的发现,关于青铜觯的起源问题一直无人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史前大汶口到龙山文化以及太湖地区夏商时期陶觯的梳理,为铜觯朔源,并借此讨论陶器与铜器的关系。
一、 最早青铜觯的考古发现
关于最早的铜觯,李济先生曾在《记小屯出土青铜器》(上篇)中,认为小屯M388出土的一件器物,为觯形铜器。并进一步认为这样的器身上加一提梁的为“卣”形,没有提梁的为觯形①。小屯M388为殷墟一期墓葬,如果该器为觯,那么就是殷墟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青铜觯。但是,通过分析器形发现,该器高19厘米,圈足高1.5厘米,深12.8厘米,口径5.9~6.1厘米,颈径4.3厘米。细长颈,鼓腹垂于器身最下部,形制与觯相异,此器定为壶较为合适,岳洪彬先生在《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也将此器归入A型圆壶②。而在这样的器身上加提梁亦不应为卣,应为提梁壶。既然此器甚至此类器为壶而非觯,那么最早的铜觯就当另寻。
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小屯一般认为是晚商商王朝宫殿区西南侧发现一座大墓,该墓虽然没有墓道,但是有棺椁,殉人16具,墓室面积达到了22.4平方米,是殷墟除商王陵之外最大的墓葬之一。而该墓的出土物更证明了其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墓中随葬1600余件器物,海贝近7000枚。其中铜器有440多件、玉器590多件,还有象牙雕刻品数件。与本文讨论相关的是,该墓出土有2件铜觯(M5:810、M5:783)和1件石觯(M5:1321)(图一)③。由于该墓铜器铭文中“妇好”占有相当数量,所以该墓的墓主学界一般认为就是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的“妇好”。关于该墓的时代,在发掘之初,虽有殷墟二期武丁配偶“妇好”和殷墟三、四期卜辞中康丁配偶“妇好”之争④,但由于该墓在距墓口深1米的墓室填土中出有1件殷墟二期的陶爵,所以结合出土的铜器,目前学界一般倾向认同发掘者的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