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东婚丧唢呐音乐特征剖析
陇东婚丧唢呐音乐特征剖析
陇东婚丧唢呐是指陇东(以庆阳地区为主)一带流行于民间的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吹乐。据考证,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民间嫁娶、丧葬等活动中主要的音乐形式。其高亢激昂的旋律音调,婉转悲情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浓郁的黄土音乐文化特色。陇东唢呐与当地民间风俗仪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由于其形态完整,历史悠久,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溯本逐源
庆阳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周祖从这里发迹,早在周代便有了吟咏古豳(今庆阳境内)社会先民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大雅、公列》等收集在《诗经》中。可见:在周代,庆阳地区的民间音乐活动已具规模。陇东唢呐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韩鼎编篆,清乾隆二十六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订的《庆阳府志》中。明代王圻在《三才图会》中载“锁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民间多用之。”王圻所记的“民间多用之”与《庆阳府志》中的民间婚丧仪程中鼓吹乐的使用状况是吻合的。目前,在庆阳地区,找不到其它形式的鼓吹乐痕迹。“唢呐”一词音译于波斯语“surna”,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因此可以推断:陇东唢呐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经丝绸之路传到陇东一带,并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逐渐形成的,至明清时期这种音乐形式已比较完善,并运用到民间婚丧活动中,成为民间风俗仪程中的固定用乐。
二、陇东唢呐音乐本体研究
(一)旋律音调分析
1、调式特征
对于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研究(只要它有音高的组织关系),就不能避免对其调式的分析,调式是人类音乐思维的基点,是不同音乐风格形成的依据。陇东唢呐常用的调式音阶是五声性调式音阶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六声音阶或七声性下徵(清乐)音阶。其特征是七声性下徵音阶中的清角微升和变宫的微降,即4和7的游离性。
在对68首陇东唢呐的曲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陇东唢呐的曲牌中以徵调式最多,其次为宫调式,商调式与羽调式较少。 见下表:
2、旋律音调的构成及特点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旋律构成都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地域特征、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陇东婚丧唢呐音乐有着其独特的旋律构成形式与曲调发展方式。
①跳进与级进的结合。陇东婚丧唢呐,高亢激昂,除其乐器本身的音色特征外,其旋律中的跳进音程,尤其是八度以上的跳进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跳进常见于强拍到弱拍的进行时,即由强拍的低音跳进到弱拍的高音。旋律音调随即下行进行。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弱起的句逗形式。即旋律从弱拍高音起奏。
下例曲牌为徵调式,旋律音从d2音开始,旋律线呈锯齿状逐渐下行,到达第二小节第三拍的g1。在第四拍出现了g1――3的 十一度大跳,之后旋律在高音区下行,到达第五小节第三拍的bb1,又以高十度c3以高音弱起。同样的旋律进行方式,旋律在第七、八、十、十二、十六小节高音弱起起奏。
②原始动机,同一音程的重复和变化
在对搜集到的五百余首陇东唢呐曲牌的旋律分析中发现:同一音程的重复和变化重复是陇东唢呐曲调旋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下例:
上例是一首典型的陇东唢呐风格的曲牌,同一音程的重复比较多见。如第八至第十小节中#g2---b2的小三度音程出现了五次,十三至十六小节中#g1--#a1的大二度音程出现了七次。旋律中其它音程的重复也比较多见。
③以五声性为主的旋律进行
陇东唢呐曲调中的旋律进行,仍然是以五声性调式音阶为基础,以三音组的音的组合方式为主。七声性音阶中的清角和变宫以经过、辅助等方式起到软化旋律的作用,常位于弱拍及弱位。
④音区,音域
陇东婚丧唢呐的音域一般在两个八度(f1――f3),经验丰富的吹手可以两个八度又四度。不同音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曲牌旋律通常从低音、中音区开始,以跳进的方式到达高音区。高音区常运用滑音、垫音等演奏技法,时而高昂亢奋,时而婉转如水磨。低音区有宣叙、陈述的功能,高音区有华彩的意味。有些老艺人还能运用超高音区的吹奏技法来模仿鸟鸣等音响。
⑤民族化的支声性复调织体
在婚丧嫁娶的过程中,一般用两杆唢呐,采用支声性复调织体,时分时合,相互呼应。上手唢呐高亢激昂,下手唢呐平滑朴实,一般起音时两个声部同度奏,随着音乐的发展,出现两个声部的八度奏、旋律的反向进行、节奏错位等对位式的声部组织形式。最终,一两杆唢呐的齐奏结束。如下例:
此例为两杆唢呐的合奏谱,属于支声性复调织体。由上手唢呐起奏,下手唢呐在第三小节以同音跟进,出现节奏上的对位,旋律上也出现了二度、七度的不协和音程。虽然节奏的对比更明显,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