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墓文物的价值及墓葬形制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纶墓文物的价值及墓葬形制浅述

谭纶墓文物的价值及墓葬形制浅述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鹿塘村庞家畲,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墓葬向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2013年5月,谭纶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纶,生于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历任台州知府、福建巡抚,是嘉靖、隆庆两朝的重臣,一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号称“谭戚”。墓地建筑延续400米左右,由门楼、祭道、牌坊、神道、墓体五个部分组成。整个墓葬居高临下,气势雄伟,不同凡响,举目视野开阔,山川村寨尽收眼底,人称“江南第一古墓”。其形制、布局具有明代高级墓葬的特征,又具有当地的民俗特征,对于研究明史、建筑艺术、民俗学以及地方史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 地理位置   谭纶墓所处的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宜黄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257年),属临川郡,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宜黄县背靠临川区,东接南城、南丰两县,西邻崇仁、乐安两县,南与赣州宁都接壤。距省会南昌158公里,距抚州市61公里。抚吉高速宜黄段建成通车后,区位条件变得更为优越。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鹿塘村庞家畲,距县城12公里,距二都乡3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6°04′,北纬27°20′。宜黄县城位于境内的宜水和黄水交汇处,因此而得名。宜水发源于宜黄县神岗乡杨坊村的楮树下,自南向北经党口、神岗、圳口、棠阴等地在宜黄县城与左支黄水汇合。宜水全流域面积410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66.5公里,河道纵比降6‰。黄水发源于宜黄西华山东麓,自东北流向西南又折向北,经新丰、侯坊、东陂、黄陂、二都等地,在宜黄县城与宜水汇合,黄水控制流域面积973平方公里,河道全长82.2公里,平均比降7.02‰。墓葬区属黄水流域。墓地座落在呈斜坡的山腰上,距山脚下水田相对高程约25米。宜黄至宁都公路作东西向横穿,公路南侧紧依着宜黄河。墓西为陡峭丹霞地貌的狮子山石崖,墓后天子驼印山山地丛林连绵屏护,墓东侧为石王山(图一)。   二、 历史沿革   谭纶墓位于宜黄县二都镇帘前村鹿塘村庞家畲,墓葬规模宏大,气势不同凡响,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   清朝及民国时期曾两次被盗掘,皆由谭氏家族集资修复。   195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文革时期再次遭毁,墓顶盖被毁,表面麻石和牌坊助脚石大部分被挖走,石人、石兽等倒地断裂,破坏极为严重。   1982年12月谭纶墓被盗,盗墓者从墓顶偏右处打一洞,进入墓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除在封土堆下发现数排瓷碗,墓室内发现一块墓志铭外,未发现木炭、骨骼和其他随葬品。   1984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维修谭纶墓。1987年重新公布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江西省文化厅对谭纶墓再次进行维修,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省文化厅于1990年追加谭纶墓的维修经费。   2006年被抚州市委批准为该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①。   三、 价值评估   谭纶墓座北朝南,墓设神道、牌坊和墓体。墓体高踞坡地上,气势不同凡响,人称“江南第一古墓”。作为明代杰出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谭纶的墓地,是历史时期重要人物的墓葬,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地。谭纶与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齐名,一同为捍卫国土,南征北战,垂名千古,其墓葬是全国现存极具代表性的明代墓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以及社会价值。   (一) 历史价值   谭伦墓的发现和保护对研究谭纶生平有重要作用。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抚州宜黄谭坊人(1520~1577年)。明朝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当时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谭伦戎马一生,为保卫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历事三朝,南征北战,戎马生涯几十年,主持兵事近30年, “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明史》卷二二二)。不仅骁勇善战,威震沙场,更能知人善任,因才授事,抗倭戍边屡建奇功,赢得了将士们的衷心爱戴。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谭纶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为维护明朝统治和捍卫国家安全而“鞠躬尽瘁”,为保卫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明朝的一代抗倭名将,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神宗皇帝在赠谥敕命文中会称谭纶为“文武通才”、“甲科英生”、“国之元勋”。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谭纶不仅注重兵事、政治,而且精通曲律,喜爱伎艺。他在台州任职期间,对当时流行我国四大声腔之一――海盐腔,颇加赏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