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形象矛盾成因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貂蝉形象矛盾成因初析

貂蝉形象矛盾成因初析   摘要: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作为一个智勇双全而深明大义的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她在书中的第十九回再次出现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劝说吕布放弃谋士良计的平庸妇人。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是前后矛盾的。那么,蔚为壮观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基于嘉靖本《演义》和毛本《演义》中貂蝉形象的对比,可知这一矛盾形成于毛宗岗对嘉靖本的修改过程中。   关键词:貂蝉 矛盾 成因 嘉靖本 毛本      一、引言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以男性为主体,女性人物在众多精彩的斗智斗勇故事中只是惊鸿一瞥。然而纵然是惊鸿一瞥,也足以给人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前卷方叙龙争虎斗,此卷忽写燕语莺声,温柔旖旎,真如铙吹之后忽听玉箫,疾雷之余忽见好月,令读者应接不暇。”①这“燕语莺声”的女子,正是貂蝉。   人们对貂蝉这一文学形象的关注由来已久。有人以她为例来透析罗贯中乃至毛宗岗的女性观,有人以她为核心阐述“连环计”故事的流变,还有人侧重考证貂蝉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把貂蝉形象锁定在“连环计”故事之中。的确,貂蝉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连环计”故事中,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关注一下“连环计”故事之后的貂蝉,问题也就出现了――《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前后矛盾的貂蝉形象。   在现今广为流传的毛本《三国演义》中,貂蝉集中出现于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嗵?贾诩》。在这两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形象的主体部分被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出来――她美丽,王允为董卓专权数日愁眉不展,而一见貂蝉却立刻想出了非美人不能实施的“连环计”;她有情有义,为报答王允的“优礼相待”而主动请求“倘有用妾处,万死不辞”;她聪明勇敢,“貂蝉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大是不易”②,她的巧妙周旋使董卓、吕布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最终达到了使吕布刺杀董卓的目的。至此,貂蝉作为一个美貌与智慧兼具的光辉形象在读者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少读者因此而禁不住想要关注“连环计”故事之后的貂蝉。   “连环计”之后,相隔十回之遥貂蝉又有几次闪现。其中,第十九回貂蝉以吕布妾的身份出现时,吕布正被曹操围困下邳城中,陈宫献计断曹操粮道,吕布因妻子严氏的劝阻犹豫不决而问计于貂蝉。若按照第八回、第九回貂蝉的表现,我们极可能猜测貂蝉此时会从大局出发劝吕布听从陈宫的计策,可事实刚好相反――貂蝉道:“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这与我们所熟知的貂蝉形象截然相反。其形象的前后矛盾也就由此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也许有人要问,这是貂蝉形象的败笔吗?的确曾有研究者标明这样的观点――“(貂蝉)这一形象思想单一,情感苍白,前后矛盾,更兼下落不明,留下不少缺憾”、“简直是一大败笔,严重地挫损了貂蝉在读者心中的印象”③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追溯其矛盾产生的原因无疑有助于我们得出更合理、准确的结论。      二、矛盾及成因分析      对于貂蝉这一人物,史书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④初见其人是在元人平话中。⑤之后,貂蝉故事又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戏曲中。⑥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称“嘉靖本”)中改写了“连环计”故事,貂蝉形象也随之丰满起来。待到清初,毛宗岗删改嘉靖本(惯称改后的本子为“毛本”),貂蝉形象又一次随之而略有改动。然而,正是这“略有改动”使貂蝉形象的矛盾突显出来。亦即,矛盾来源于从嘉靖本到毛本的变化过程中。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貂蝉在文本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貂蝉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⒈从王允的附属到熠熠生辉的主角   较之嘉靖本,毛本貂蝉在文本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列举几例两个版本之间的不同:   (1)嘉靖本,“少顷,二青衣丫鬟引貂蝉到席前再拜,布问何人” 毛本作“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布惊问何人。”   (2)嘉靖本中董卓见到貂蝉后,“卓曰此女何人也”,毛本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   从吕布的“惊”到董卓的“见貂蝉颜色美丽”,我们于毛本中看到了一个容貌出众的貂蝉,而在嘉靖本中,作者并不曾如此着力刻画过貂蝉的美貌。   (3)吕布得王允以貂蝉相许拜谢而去后,嘉靖本写道“允是夜与貂蝉曰:‘天下百姓之福也!早晚请太师,汝却以歌舞侍之。’貂蝉应诺。”毛本删除此句。   (4)嘉靖本,“董卓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貂蝉无非于枕前席上??雨尤云,董卓合休,自然迷恋。”毛本作“董卓自纳貂蝉后,为色所迷,月馀不出理事。”删除了后面的句子。   毛本删除的这几句话不容忽视。“允是夜与貂蝉曰……貂蝉应诺”,不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