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私学教育初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朝私学教育初析

辽朝私学教育初析   摘要:辽初确立“尊孔崇儒”文教政策后,官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各族民众的需求,而没有统一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内容因需而宜的私学教育在契丹社会向慕华风的历史背景下获得较大发展。私学教育模式灵活多样,既有以家庭为背景的家学教育、以庠校为依托的私塾教育,也有以私人组织为核心的讲学教育和以士人为主体的自学教育。与官学教育相比,私学教育对象面向契丹社会各族各阶层,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儒家文化以及医学、天文等诸学在我国北方游牧地区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私学教育;运行模式;辽朝   作者简介: 高福顺(1964―),男,吉林舒兰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从事辽金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4-0137-08收稿日期:2010-01-18      辽朝建立伊始便制定了“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官学教育获得较大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国子学、五京学、府州县学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①,这对辽朝统治域内各族民众向慕华风之时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官学教育受契丹社会等级观念的限制,远不能满足各族普通民众诵习儒家文化以及科技知识的需求,因而具有优良传统的私学教育在辽朝普遍发展起来,成为辽朝官学教育的必然补充。不过,大概是囿于辽朝私学教育史料匮乏,目前学术界对辽朝私学教育尚未给予过多关注,至于辽朝私学教育的学术研究论文更是阙如。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拟就辽朝私学教育运行模式及其特点作一初探,以期深化对辽朝私学教育的认识。   一、私学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辽朝私学教育的兴起与官学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官学教育强有力补充的私学教育既在官学教育空前发展的大背景下顺调发展,又可不受官学教育的严格控制而自由发展。辽朝私学教育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是与契丹社会向慕华风分不开的,总体说来,主要受如下五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契丹统治者对私学教育诸学的重视是辽朝私学兴起的有力保障。契丹统治者在建国伊始就推行“尊孔崇儒”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主体思想,不仅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而且还特别重视私学教育诸学的发展②。史载:“直鲁古,吐谷浑人。初,太祖破吐谷浑,一骑士弃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开橐视之,中得一婴儿,即直鲁古也。因所俘者问其故,乃知射橐者,婴之父也。世善医,虽马上视疾,亦知标本。意不欲子为人所得,欲杀之耳。由是进于太祖,淳钦皇后收养之。长亦能医,专事针灸”,“尝撰《脉诀》、《针灸书》,行于世”[1](卷108,《方技?直鲁古传》),致力于推广医学教育。可见,辽朝虽未设官办医学,但太祖非常重视医学知识的传承,保护医者,重视医学,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太宗攻陷晋之汴京后,诏令“晋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1](卷4,《太宗本纪下》),说明太宗对私学教育诸学相当重视。尔后,继立者景宗、圣宗、兴宗、道宗诸帝也都十分重视私学教育。景宗“雅好音律,喜医术,伶伦、针灸之辈,授以节钺使相者三十余人”[2](P60)。圣宗在统和中,因萧敌鲁的高明医术,令其“世预太医选。子孙因之入官者众”[1](卷101,《萧胡笃传》)。兴宗令耶律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1](卷89,《耶律庶成传》),把辽朝医学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此外,辽朝各族士人也十分重视私学教育诸学,邢简妻陈氏“亲教以经”,令六子皆通儒术[1](卷107,《列女?邢简妻陈氏传》)。辽朝翰林学士邢抱朴在应州建“龙首书院”[3](卷20,《邢抱朴传》),使不能进入官学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接受儒学教育。王师儒接伴宋使钱勰,“在驿涂,相与论六经子史及天文□□山海异物医卜之书,公(王师儒)无不知者。闻其讲贯,一皆输伏。到阙,馆宴次,故相国窦公景庸,时任枢密直学士,方在馆□。闻钱勰大许公以博??,且言于本朝两制间求之,亦不多得”[4](P646)。王师儒的博学能够得到宋朝科学家钱勰的叹服,说明王师儒应是一位饱学之士,六经子史、天文、医卜之术,术术精通。由此可推知,辽朝各族士人不仅推崇儒家经典之学,而且对天文、医学等诸学也倍加重视。   第二,契丹社会开放的文化心态,为辽朝私学教育诸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契丹社会主要是以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为主体构成的,代表农耕经济的中原文化与代表游牧经济的北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与交融直接影响了契丹社会民众的文化心态,其表现就是对中原文化的主动认同。辽太祖在建国初就诏建“孔子庙”,认同“孔子大圣”,为“万事所尊”[1](卷72,《耶律倍传》),表现出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开放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