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
II
II
摘 要
艾滋病污名(HIV-related Stigma)是指公众对艾滋病患者消极的态度,表现为消极 的刻板印象、情绪反应以及歧视行为等。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迅速地蔓延,艾滋病污名已 阻碍了艾滋病的防治。
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设计了几项既互相独立又密切关联的研究,探讨了艾 滋病污名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研究一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人民日报》从 1988
年至 2008 年期间,11 月 30 日、12 月 1 日和 12 月 2 日有关艾滋病的 126 篇报道的数量、 版面、类型、内容、消息来源、语气特点与篇幅的变化趋势,研究《人民日报》在公众 艾滋病污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二以 615 名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大学生艾滋病污名 问卷》,对问卷的项目进行了区分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获得良 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研究三以普通大学和医科大学 120 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 生艾滋病污名问卷》、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探讨了艾滋病污名的心理结构。研 究四通过编制故事情境,采用实验法探讨影响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的因素。研究五采用实 验法,对视频和接触两种干预艾滋病污名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1988 年至 2008 年《人民日报》对艾滋病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报道的版面、 内容、类型、来源、语气及篇幅等发生了变化。《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可分为三 个阶段:污名化时期(1988 年至 1998 年)、人性化时期(1999 年至 2002 年)和人文关 怀与政治时期(2003 年至 2008 年)。
2、自编的艾滋病污名问卷(HRSQ:HIV-related Stigma Questionnaire),共 15 个项 目,项目区分度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 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3、艾滋病污名的心理结构符合双重态度模型。外显艾滋病污名效应不显著,而内 隐艾滋病污名效应却十分显著。IAT 和 SEB 两种内隐测验方法的理论假设不同,测查 方法不同,两种测验测到的内隐艾滋病污名现象存在一定的差异。SEB 作为测查内隐心 理现象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4、在四个影响艾滋病污名的因素中,知识、感染途径、被试与患者的距离在内隐 和外显层面均没有显著差异。患者性别在外显污名上差异不显著,而内隐污名差异显著。 大学生对男性艾滋病患者比女性艾滋病患者有更强的内隐污名。感染途径和患者性别在 内隐污名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III
III
5、干预条件在艾滋病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上作用不同。无干预和接触干预条件在
艾滋病外显污名上差异显著,在艾滋病内隐污名上差异不显著。接触干预条件下大学生 对艾滋病的外显污名显著低于无干预条件下。
关键词:艾滋病污名;内容分析;内隐联想测验;刻板解释偏差;感染途径;患 者性别;接触干预
PAGE
PAGE IV
Abstract
HIV-related stigma is the negative attitudes for the AIDS patients, which reflects in the negative stereotypes,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discriminated behaviors. HIV-related stigma is becoming the obstacle of prevention of AIDS 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AIDS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explore some basic questions of the HIV-related stigma, the researcher choo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and designs some independent and related studies.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first study analyzes the vibration tendency in the number, space, types, contents, source, ton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length of AIDS reports of “People’s daily” in Nov. 30, Dec. 1 and Dec. 2 during 1988 to 2008, which explores the effect of “people’s dai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学校认同前因及结果的实证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编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公共安全管理与教育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感、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及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