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律解释中情、理、法-法学理论专业论文.docx

法律解释中情、理、法-法学理论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解释中情、理、法-法学理论专业论文

引 言 情、理、法是中国传统法律理论、规范和实践的一个突出特色。所谓“情” 就是指人们相互间的“情面”、“面子”,是“活生生的平凡人之心”,①《礼记·礼 运》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非学而能。”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情”不能无视一般人认为是自然的感觉、想法和习惯,它是基于人 的本性由社会公认的情感,应当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而非个人的好恶需求,人 们便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情被置于无上的地位,《红 楼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亦生动地表明了中国的传统价值 取向。 “理 ”,古人常用道理、天理来说明,既有蕴藏在大量民间习俗中的道理的意 思,也有儒家所谓“天理”的内涵。②“理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 得者也。”③“理”与“情”是相关联的,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在古汉语中可 以互训,它们之间的区别毋宁说是哲学层面的,“理”比“情”更抽象,更注重原 理和原则。“情”与“理”结合构成了中国人际关系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的基础和 文 化精神。什么是“情理”?据辞海解释,情理指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 滋贺秀三则认为:“所谓‘情理’,简单说来就是‘常识性的正义衡平感觉’。”这 种中国型的正义衡平感觉是“深藏于个人心中的感觉而不具有实定性 ,但它却引导 听讼者的判断”。④可见,情理发自于个人又超越于个人,它体现的是大众普遍感 情,是普通民众论事论理、论是论非的标准,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和生活经验 积累上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评断;它与实际紧密联系,根据生活的具体情况试图调 整和照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与整体,以实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为目标。“情 理”这一特殊范畴既不是西方式的情感主义,也不是西方式的理性主义,它表达 了中国社会中一种情理交融、以情为本、以理为用的特有文化精神,并具有直觉、 平实、人文的特点。“情理”的人文色彩表现为对法律观念温情脉脉的宽松理解, 这受到了现代法治强调的铁面无私和理性精神的无情挑战,情、理、法之间不似 在古代国家、社会中那般圆融自恰而是出现了某种对立和紧张,这种较复杂的局 面也体现于司法裁判场合中。 本文所指的法律解释不是在政治制度的架构下展开,而是单纯厘定为在司法 裁判场合法官针对个案进行的法律解释活动。“法典和制定法的存在并不使法官显 ① [日]滋贺秀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王亚新等译,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7 页。 ② 在中国哲学发展进程当中,“理”是一个涵盖面极广阔、内涵很丰富的范畴,每一哲学学派及内部的每个哲学家, 对于“理”的理解亦非完全相同,如佛教主张的空理、程朱的天理与实理、陆九渊的“心即理”、康有为的“公理” 等等。而本文更倾向于儒家的“礼之理”,重在主体的行为规范和主体现象方面的认识。 ③ (清)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卷上),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第 1 页。 ④ [日]滋贺秀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王亚新等译,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 页。 得多余,法官的工作也并非草率和机械。会有需要填补的空白,也会有需要澄清 的疑问和含混,还会有需要淡化 ——如果不是回避的话 ——的难点和错误。”①这 段话凝练地说出了法官进行法律解释的必然。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法律文本与 个案事实及两者的互动关系理解法律文本的含义及事实的法律意义,其目的是要 在法律方法和价值原则的指导下获得诉讼纠纷的解决和社会大众的认同,实现法 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律解释过程中,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情理同样影响 着法官的思维方式和审判风格,法官不断纠缠于文本与事实、法理与情理之间。 那么情理法的关系在法律解释中的表现形态如何?其所反映的问题有那些?如何 看待情、理、法的文化特性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地位与影响?这些问题的探讨,不 仅会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中国司法领域有新的认知,而且对当代法治社会的 价值选择、社会治理都会提供切近的有益启示。 ① [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第 4 页。 第一章 法律解释中情理法关系的内在关联 法官在司法活动中面对大量的法律条文和错综复杂的案件事实做出的法律解 释,是情、理、法交融与冲突的一个观照。法官总是要掌握好情、理、法的分寸, 才能使案件的解决上不违法律之精神,下不逆民众之感情。只有理 顺好三者的关 系,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这一有现实意义的司法政策。随着法律体 系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化和职业化,在当下中国的法律语境中,法律解释中的情、 理、法已经出现了既冲突又统一的复杂局面,在现代法治状况及社会变革期盼的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也存在着内在危机。 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