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关系
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关系
一、引言
我国的毛笔有悠久的历史。《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笺云:“彤管,笔赤管也。”现存最早的有战国时代的笔(见1954年12期《文物参考资料》),还有汉代居延笔(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之“记汉居延笔”)。几千年来毛笔不断改良,促进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书画艺术的发展。
景德镇历代青花瓷上的题记、款识都有时代特征,这与青花匠师选用的毛笔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中国书法艺术的笔法,传统青花彩绘的毛笔(俗称“青花料笔”)性能两方面比较历代青花瓷上题记、款识的笔画特征,探讨一般毛笔和“料笔”的使用时期以及鉴定断代价值。
二、书画笔的笔画特征
(一)传统书画笔的性能
中国毛笔的品种繁多,按其材质大致分为三种。羊毫,毫软,易铺毫,宜渲染,但弹性小。狼毫(兔毫),毫硬,宜钩勒,弹性大。兼毫,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前两者性能兼而有之。优良的书画笔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运笔者提按使转富有弹性的笔能表现出具有造型特征的点画线条。唐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即是说一画之间,笔法有提与接的变化;一点之内,笔端要有顿与挫的不同。所谓“永字八法”的“侧、勒、努、?、策、掠、啄、磔”不同笔法,就是借助毛笔的性能,表现“点、横、竖、钩、撇、捺”等有造型特征的笔画,以横画的“勒”为例,就是欲横先纵,逆锋落笔,缓去急回,内存力度,且含有“勒”过去的斜势,不应顺向平锋拖过。这样多种笔画组织构建独立的字形。
(二)宋代以来软硬毫的变化
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与笔的软硬性能有密切关系。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云:“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霜兔(兔毫笔)染墨画竹挺拔劲健。周密《癸辛杂识》云:“米元章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米老生动的比方道出软毫不易操管,难于使力。此习传到米友仁,他有一张帖叙明使用羊毫写字,所以写得不好。元朝以来,制笔工艺不断进步,元朝仇远赞笔工沈秀荣诗云:“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鲜于枢的诗也有明证。明朝到清初一直盛行硬毫,如文徵明的行书圆浑的笔法露出的是劲挺的点画。自清嘉庆、道光以来,梁同书、邓石如、包世臣诸人提倡羊毫,制笔技法又有提高,邓石如专用羊毫作篆隶行草,笔意神完意足。
三、“青花料笔”及书写特征
上文简单回顾了自宋至清书家选用笔的时代风尚,对于我们考察分析青花题记、款识的笔画特征有大致的比照性。下面我们先了解传统“青花料笔”(以下简称“料笔”)。
(一)料笔的制作。传统青花彩绘用笔分两种:料笔用于钩线,“混水”笔用于青花“混水”。料笔采用特殊的制作方法。笔者调查采访数家笔店,世代制瓷用笔的“盛记笔店”老师傅盛先生讲述了制作料笔的三个步骤。
1 选料。选用山羊毛为材料,经过长短搭配、浸湿清净、梳理匀称,扎成笔头的粗胚。
2 烟熏。用竹竿截成短小竹条,覆盖在暗火上冒出热烟。将粗胚笔头放在烟中熏烤。约半个月时间,白色柔软的羊毛熏成赭色、劲健有弹性的羊毛。
3 成型。精选配齐粗胚笔头的毛做成料笔笔头,安插在笔杆上。料笔(图1)长约28厘米,笔头长约1.8厘米,笔头上端直径约0.3厘米。
(二)料笔的性能与特点。与相似笔型的中国书画笔如衣纹笔、叶筋笔、小楷笔比较,料笔的性能与特点是:
1 毫硬有弹性。“料笔”的羊毫有紫毫的性能,笔锋柔软而有弹性,尖细而劲挺。
2 含料多,易流淌。青花料是金属钴土矿物质,彩绘时配制成泥状。比书画用的松烟、油烟墨的比重大,质地粗,粘性强。一般书画笔蘸青花料后,笔肚涨得很大,不易流淌到笔端。料笔的毫毛很少,毫毛之间空隙较大,料水容易流注笔端。
3 钩线细匀、流畅。在直立的立体器型坯胎上画青花时,几乎是平行地面的画笔含的料都下垂一侧,但“料笔”的料色流淌较畅又不急涌。其次笔锋较挺,运笔时能较轻松地表现粗细均匀的线条,非常适合描绘纹样。
4 易画线而难写字。料笔的毫毛松散,难以顿挫锋芒表现所谓“永字八法”的造型特征。从左向右运笔轻快,从右向左运笔则涩滞不畅,甚至笔锋不听使唤。顺笔画大弧度的线条流畅,转笔锋画小圈时常常扭动方向。若笔锋有磨损而稍秃,这一特征的反应更为明显。
四、历代青花瓷题记、款识与笔的关系
在景德镇青花彩绘史上使用的毛笔有分阶段性的变化,要认清这个变化,观察分析字的笔法是关键。“说到笔法,就不能离开点画”(沈尹默《书法论丛》)。以下选择有代表性典型器物的题记、款识为例,从笔法、点画方面展开讨论。
(一)元代至明前期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