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冠脉介入治疗与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药护理: 术前1日顿服阿司匹林、波利维(已服75mg/日,3日以上者不需顿服) ,术前其他药物常规服用 患者准备:术前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于患者左手建立静脉通道。排空大小便,情绪紧张者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 其它: 血压、心电图、脉搏等,常规备份,与术后对照 衣着宽松舒适,术前排空膀胱,携带首饰者应取下,告知患者贵重物品家属应随身携带 嘱家属术前备吸管,准备1000~2000ml水,以备术后饮水排造影剂用 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及神志变化 一般行支架置入术后给予心电、血压监护24h,血压不稳定者加强监测(15~30min测量1次),过高或过低及心率有异常变化时及时告知值班医生 立即做12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及时复查 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平卧,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卧床24h,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止血6~8h,术侧肢体伸直,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术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及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松软度,及时了解有无栓塞和血肿的发生。 24h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缓慢,不可突然或用力过度 桡动脉穿刺者:术后术侧手腕制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间断气囊减压(2h减压一次,放气3ml,连续3~4次),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局部皮肤有无肿胀。 无特殊病情变化,活动不受限制,穿衣时,从术侧肢体开始,术后一周内术侧肢体避免负重,防止伤口再度出血 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排尿困难者诱导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煎炸及产气食物摄入,少食多餐。4~6h尿量应达800ml以上 腰酸、腹胀 穿刺血管损伤的并发症 尿潴留 低血压 造影剂反应 再梗的发生 负性效应的观察 负性效应的预防或处理 与血管穿刺有关的并发症 出血、血肿、感染和血栓 注意穿刺部位的消毒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技术 尿潴留 腹胀 诱导排尿或留置导尿 造影剂反应 过敏反应、心力衰竭或造影剂肾病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术前给予苯海拉明,严重者应用肾上腺素、H2受体拮抗剂、激素等 再梗的发生 血栓或斑块脱落入冠状动脉或导管损伤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也可发生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 保守或紧急血管重建治疗 手术的预后及再发率,定期随访,告知相关随访知识,早期疲劳检查,后期评估有无再梗的发生。 术后1~3d可出院,1w内避免重体力劳动,1w可恢复正常工作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性,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严格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等 讲解PISI后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冠心病护理康复 (心脏康复)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康复护理包括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潜在发病危险因素分治疗、定期随访等措施来减慢或阻止冠状动脉的再狭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术前心理疏导 适应性训练 生活质量提高 运动训练 危险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ASI) : PTCA基础上,是将金属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 预防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保持冠状动脉血流通畅的一种方法。 冠状动脉不 完全性狭窄,狭窄程度在75%以上 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孤立、向心性、局限性、长度15mm的无钙化病变 有临床症状的PTCA术后再狭窄 新近发生的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病变 冠状动脉侧支起始部或近端病变 由PTCA治疗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膜撕裂或弹性回缩病变 血管直径2.0mm 冠状动脉僵硬、钙化或偏心性狭窄 慢性完全阻塞性伴严重钙化的病变 多支广泛性弥漫性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单纯痉挛者 无侧支循环保护的左主干病变 无绝对禁忌症,除出血倾向者,血管直径≤2.0mm,血管严重屈曲,主要侧支血管分叉部 冠心病的血运重建及新进展 目前冠心病冠脉血运重建方法包括: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ABG)。1977年Gruentzing实行了首例PTCA获得成功。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此后数年中PTCA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应用。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于临床。CABG术开始于1964年。 1 首次引入“心脏团队讨论治疗决策” 2 提出负荷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3 首次强调危险分层,为选择血运重建策略提供参考 4 NSTE-ACS患者PCI策略的更新 5 指南首次明确了稳定性冠心病左主干及三支病变PCI的指征 6 首次提出STEMI溶栓后早期PCI的策略 7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 8 首次提出血流储备分数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