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春有关视听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与春有关视听记忆

那些与春有关视听记忆   时光倒流回1919年,新思潮、新思想、新文化给刚从封建制度中挣扎出来的中华大地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那一年的5月4日,爱国进步青年用不畏强权的勇气和愤怒的呐喊声,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阴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却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照耀着一代代的青年,永不褪色。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的一份“青葱岁月”,每个时代都有一部青春的代表作,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影视、书籍、歌曲,重温那些年轻时的记忆。   50年代:《青春万岁》――社会主义的青春之歌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序曲      1953年,19岁的王蒙意气风发,用青春的热情挥就了一曲社会主义的青春之歌。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抓住了50年代初期中学生特有的青春美,写出了一群不同思想性格、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学生的神态和风采,表现了共和国诞生后,一代青年的崇高理想和激情。她们的青春生活“有那小船上的歌声,月下校园里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她们从革命的热情中慢慢回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她们投身政治,有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不怕困难,有进取的恒心。她们洋溢着自信,有时也满是自卑和无奈。小说1983年被改编成电影。   王蒙以他的方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青春时代,14岁就入了党,展现出了“少共”的风范,投身革命大潮;19岁时,他如痴如醉地用《青春万岁》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编织了理想主义的美丽花环;22岁时,他把诗情和现实结合起来,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干预生活的勇气写就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毕竟谱写了一曲浪漫的青春诗篇。      60、70年代:《高考1977》――激情   燃烧的岁月      “知青”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群体,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由此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当时,很多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而这一去就是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大好的青春燃烧在农场的开荒建设中,燃烧在田间地头的生产劳作中。   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病退、顶职、独生子女,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但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77年,伴随着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恢复了高考,很多知青通过高考走上了求知路,回到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城市。如今,这批人正担当着社会中流砥柱的角色。影片《高考1977》的导演江海洋就是一位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知青。   《高考1977》极大程度地再现了知青的青春岁月,影片上映后,一批又一批的老知青走进了电影院,在那些亲切,熟悉的情节面前几次落泪。甚至80后,90后的观众也被影片中知青们的返乡情怀和坚毅的人格所深深打动。   这代人是无私奉献的一代,他们承受了共和国最艰难时期的种种困难。“大把的青春在激情的年代燃烧了,火焰照亮了生活,那是一代人用情和爱谱写的一曲生命乐章!”《高考1977》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80年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的青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从大学校园走出的人,听到海子、顾城,舒婷的名字,心底都会泛起一种亲切。因为对他们而言,那过往的青春是凝结在诗里的。“朦胧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引人瞩目的文学成就,是那个鲜花与荆棘并生的年代所放射出的最为夺目的艺术光芒。可以说“每一个走过80年代并且手抄过海子,顾城、舒婷作品的大学生,都曾在朦胧诗的幻境里获得过心灵的温暖和抚慰。”   很难用一个词语来概括80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胸怀接纳着无数新鲜事物,俯首皆是青春的回忆:朦胧诗,琼瑶的言情、金庸的武侠;录像厅里的港台片、霹雳舞和喇叭裤,四大天王,小虎队和邓丽君的情歌……   70年代末,邓丽君的歌声开始流传,80年代唱遍了大街小巷,很多人正是从她温柔的歌声中,第一次接触到了所谓的流行音乐。邓丽君的歌声轻轻地坠落在人的心坎上,缓缓地拨动着你的心弦,引起听众无限的共鸣。   如今,虽然海子离开我们20年了,邓丽君也离开我们15年了,但是他们作为“六八式”的一代(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的青春符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