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与完井液1[最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钻井液与完井液1[最新]

钻井液完井液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第一章、 钻井液概论;第一节、 钻井液、完井液的定义;第二节、 钻井液的组成、类型及性能;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 散 相 —— 在多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不连续, 可以粒子或液滴) 分散介质 —— 分散相所在的连续介质。 分散体系——一种或多种分散相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 成 的体系. 例如:钻井液中,粘土颗粒分散在水中: —— 粘土为分散相; —— 水为分散介质。; 组分举例;钻井液的组成示例;2. 钻井液的分类 分类方法多;一般分类;API和IADC分类法;石油钻井工程标委会钻井液分委会综合分类法;钻井液的分类;钻井液循环路线;3. 钻井液的主要功能;钻井液的主要作用;4、钻井液的性能;钻井液密度;钻井液的含砂量;钻井液的pH值;钻井液膨润土含量(MBT);钻井液不应具有的性能;优质钻井液的标准;钻井液工作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钻井液工艺技术的发展 1 初步发展时期 —— 自然造浆阶段 1888 ~1928年;2. 快速发展时期 —— 细分散泥浆阶段 1928 ~1948年;3. 高速发展阶段 —— 粗分散泥浆阶段 1948 ~1965年;4. 科学发展时期 —— 聚合物不分散低固相钻井液阶段 1965年 ~现在;国内钻井液技术发展特点;预测钻井液技术发展方向;国内钻井液技术与国外对比;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特点及要求;主要参考书刊;习题:1、9、10; 第二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学习本章的意义;几个概念;胶体概念的沿革;;;;胶体的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1. 相和相界面 相 —— 任何物理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一个相。 如果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称为多相体系。 相界面 —— 相与相之间的宏观物理界面。 在相互接触的两相中: 若一相为气体,相界面称为表面。 若是液/固分界面,称为界面。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层 界面的种类 L-G S-G(表面) L-L L-S S-S;;分散度和比表面 分散度 —— 分散相的分散程度。 含 形状,级配,粒度中值等概念 比表面 —— 单位体积(重量)物质的总表面积。 比表面 = S/V ( S/W), 一般用cm-1,cm2/g示之。 ;分散相;分散体系分类(按分散相大小分);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亲合程度分:;;胶体分散体系(憎液溶胶)的基本性质;聚结不稳定示意图;第一节、 主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和特点;一、粘土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硅氧四面体片 单个四面体与若干个相邻四面体通过底面氧相连,构成平面连续的四面体晶格。 四面体片特点: ? 由SiO4彼此连接而成的Si4O10的无限重复的六方网格。 ? 所有基底氧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 ? 所有顶端氧在另一个平面上。 平面投影形成三层。 是六角对称的(六角环半径1.33A,空心) ? 四面体片在粘土中不能独立存在。;四面体片立体模型;硅氧四面体与 硅氧四面体片;2. 铝氧八面体与铝氧八面体片; 铝氧(氢氧)八面体片 单个八面体与相邻的八面体通过共用氢氧连接起来,顶端和底端氧原子则构成两个平行的平面(每个八面体同相邻的六个其它八面体通过共用氧(氢氧)连接。 ;铝氧八面体与 铝氧八面体片;八面体片立体模型;八面体片特点;八面体片系;粘土矿物的晶层;晶片的结合;几个概念;;叶腊石;2.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3. 伊利石(illite) 晶体结构 —— 2:1型+K+ 晶体结构与蒙托石的晶体结构类似。 区别: A 晶格取代比蒙脱石多,且主要发生在四面体片中。 B 补偿阳离子主要为K+。 C 单位晶胞电荷数比蒙脱石的高1~1.5倍。 特点 A 单位晶胞电荷数高:0.6~1.8。 B 单位层之间由分子间力和K+和强的静电引力连接。 C 阳离子交换容量低: CEC=10~40 meq/100g土 D 水化能力弱。 E C间距10埃。;绿泥石(chorite);绿泥石的晶体结构 ;绿泥石;间层粘土(mixed layer clay);海泡石、凹凸棒石;坡缕石晶体构造示意图 ;; 课 程 小 结 ;第二节、粘土的电性和离子交换吸附;2 . 可变负电荷 —— 表面电荷 来源: ? 晶体端面的Al ? OH键,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