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ppt

护理诊断和措施? 6.1 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6.1.1 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 6.1.2 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 护理诊断和措施? 6.1.3 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 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 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 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 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 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护理诊断和措施? 6.1.4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 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 护理诊断和措施 6..2 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 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水床保暖,定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 护理诊断和措施 6.3 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定时通风,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 护理诊断和措施 6.4 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多及抽搐有关。   6.4.1 应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用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 2 、BP,注意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4.2 合理喂养,根据病情推迟喂奶时间,有吸吮能力者可直接哺乳,吸吮无力者应给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奶时需细致耐心,避免移动,宜取右侧卧位,上身抬高,以免呕吐再度引起窒息,鼻饲应选择细软胃管,防止食管及胃粘膜损伤,采用少量多次喂奶法,每次喂奶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胃内有无潴留,若潴留量低于上次奶量20%则喂奶量应减去潴留量,若20%需停喂1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呕吐、紫绀等情况。 护理诊断和措施 6.5 家长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 对有恐惧心理的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 长配合,患儿全部痊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新生儿科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定义 所谓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指宫内缺氧窘迫以致出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由于出生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 资 料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三位的死亡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 资 料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9万,在5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 病 因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是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死亡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1、孕母因素,孕母有慢性或严重疾病, 妊娠并发症;孕妇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16岁及多胎妊娠等。 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老化等。 病 因 3、脐带因素:脐带脱垂,绕颈,打结,过短或 牵拉等 4、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等;先天性畸形 如食道闭锁,肺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 宫内感染; 呼吸道阻塞:羊水,粘液或胎粪 吸入。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