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晶性直线型共轭芳炔衍生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应用化学
第35卷 第4期 应 用 化 学 Vol.35Iss.4
2018年4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Apr.2018
液晶性直线型共轭芳炔衍生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
a a a a a b
关晓琳 孟 丽 贾天明 靳其军 路宝翠 来守军
a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b
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70;兰州文理学院化工学院 兰州730000)
摘 要 以苯胺和芳炔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氨基的结构不对称π
共轭线性芳炔化合物5{(6己氧基萘基)丁二炔}2{(4氨基苯基)乙炔}苄醇。通过化学修饰在芳炔类小分
子端基引入氨基取代基,使其在无吸电子基团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扭转态的形成实现分子内电荷的有效转移,
从而提高芳炔类衍生物电光转换效率。同时,通过赋予芳炔类小分子液晶性,有效改善电子与空穴在器件中
的电荷平衡,提高器件的效率。基于氨基取代芳炔衍生物为掺杂发光材料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呈现黄绿光发
2
射,器件开启电压较低(720V),显示了较好的电致发光稳定性,器件1765V时达到最大亮度126cd/m,是
一种潜在的电致发光材料。
关键词 共轭线性分子;液晶;荧光;溶剂化效应;电致发光
π
中图分类号:O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8)04042610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8.04.170206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件的产业化是21世纪信息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显示
器件相比,其具有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能耗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高分辨和宽视角显示、环境适应
性强、易实现全色大面积显示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电视、计算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军事与航天等
[14]
许多领域,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高性能OLED器件制备的关键在于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和选
择,而发光材料光学性质是决定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设计合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有
机电致发光材料成为OLED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因具有结构可调,易于合成、稳
定性好及成本较低等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57]。
有机光电材料通常是含有 共轭体系和氮、硫等杂原子的芳香性有机分子,分为小分子化合物和
π
聚合物两类。在众多的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体系中,芳炔类化合物因含有大的共轭 电子体系、强的刚
π
[815]
性结构和高荧光量子产率,被广泛用作荧光材料、液晶材料(LC)、有机半导体材料和OLED等 。芳
炔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各类芳烃往往通过炔基( C C )桥联在一起,具有将电子从 共轭体系的一
帒帒 π
端传送到另一端的能力,因此该类化合物拥有较好的电子输送效应。同时,芳炔类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
[16]
数()和最大吸收波长(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