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就是画上一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就是画上一笔.doc

思想就是画上一笔 与刘国松先生的初识还是1999年4月,记得那 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国松、丁绍光、徐希、宋雨桂、 石虎”5人联展,借着友人的介绍与刘老师相识,他 为人敦厚、真诚、待人和善都给少年的我留下极深的 印象。如今十多年过去,我从当年的高中生,到如今 工作已好几年。其间和刘老师偶有联系,每次出版新 画集,“老朋友”总是忘不了给我这位“小朋友”邮寄 一本。不论是他每次到访北京,亦或在上海相见,每 次短暂的见面都能让我从这位“老朋友”身上学到一 些新东西。 前段时间,“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在中国美 术馆展出,作为“小朋友”的我,自然要前去与这位 多年的“老朋友”相见。上次和刘老师见面还是2007 年9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个人画展上。近4年未 见,虽然岁月生华发,但刘老师依旧一副老顽童的模 样,两眼一笑眯成了一道缝,大嗓门依旧亮如洪钟。 艺术家最重要的是 性,敢于反潮流,勇于独 立思考,要创造个人独特的表现话语和个人风格。和 刘国松一个下午的对话中,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他 对东方哲学、对生命、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对老子阴 阳乾坤思想的领悟。台湾文化界人士来大陆第一人 《台声》:作为来大陆参访的第一位台湾文化界人 士,此后有近10年不能回台湾,您可以介绍一下当时 的情况吗? 刘国松:1981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那年 北京成立中国画院,蔡若虹、黄冑托新华社香港分社 邀请我来参加成立仪式,为祝贺画院成立,当时还办 了一个画展,要求我带两张画参展。我的作品展出后,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国画爱好者说,“噢,中国画 原来还可以这样画。”当时很多画家对我的画和画法非 常感兴趣,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江丰就盛情邀请我来大陆办个人画展。后来有台北的 画家朋友打电话问我说“你去北京了?”我当时就想, 连朋友都知道了,台当局肯定也知道了。结果我真的 被列入了黑名单。后来一直不能回台湾,一直到1989 年台湾解禁后,台中美术馆开幕邀请我才回去。 《台声》:也从那时起您开始了与大陆画界的交流? 刘国松:对。我1983年应邀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开 个人画展,当时我很想回山东老家过个年,于是我的 画展就安排在国庆节那时开始。过去我也办过个人画 展,可说实在话,这一次画展,我才真正领略到什么 叫轰动。原计划只在北京展出,结果广东、湖北、黑 龙江都来请,这个画展一直办到了乌鲁木齐,走了 18 个城市。除了展览外,我还演讲,介绍西方20世纪现 代艺术、台湾现代艺术发展近况、现代水墨的新技法 等。 《台声》:大陆美术界理解您的思想与追求吗? 刘国松:我在大陆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回应与理解。 在北京第一场演讲后,吴冠中就上来握着我的手说: “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因为大陆的艺术家们也一直在 为中国画的出路而困惑,一直在努力。艺术家最重要 的是 性 《台声》:这次展出的作品横跨您创作六十余年, 也显现出您创作的不断求变。 刘国松:我14岁开始学习传统国画,大学二年级 接触到西画,那时我就发现,和西画比较而言,中国 画离我们的时代太远。那时我就全身心地去画西画, 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我花了 7年的时间,涉足西 画的诸多流派,但画到后来觉得这样下去也不对。作 为一个中国人,对西方的模仿只能是表面的,我们不 了解西方的传统,我们认为的新恰恰是西方的旧。我 1966年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就看到装置艺术,当时很 感动,后来发现其实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人开始做, 60年代都成为大师了。 那时我在创作上也遇到困境,便和几位朋友一起 成立了“五月画会”。但三届之后,我首先提出要走“中 西合璧”之路,即在中西两大传统之中走出一条新路。 当时我的中西合璧就是在油画的画布上加入水墨的趣 味。那时我正在画布上以油画材料用松节油去冲出水 墨趣味的时候,材料理论则认为,使用什么材料,就 要把那种材料发挥到最高境界,不可以用一种材料代 替另一种材料。当时台湾建筑界兴起一股仿古风,用 钢筋水泥盖了许多仿古建筑,其中科学馆仿北京天坛。 作为古建筑,使用斗拱是因琉璃瓦重,木梁难以承重, 把力量分散所以用斗拱;为防虫蛀才漆上油漆:为美 观才画上图案。而钢筋水泥完全可以承担房顶的重量, 又不怕虫蛀,但仍用水泥造斗拱,还漆上油漆,画上 花纹。材料理论批评这种做法,认为完全是作假。对 照这一理论反省自己的作品,我用油画颜料达到水墨 趣味不也是在作假吗? 经过西方传统绘画洗礼,我感到绘画的本质就是 创造,做艺术家与做科学家没什么两样。科学家必须 在实验室里每天做实验,有发明才是科学家,有大发 明成为大科学家,有小发明成为小科学家,没有发明, 不称其为科学家。画家也应该在画室里不停地做实验, 有实验才有创造,有大创造是大画家,有小创造是小 画家,没有创造,不称其为画家。 “革中锋的命”拓展国画发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