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游戏实验报告.doc
如何有效的在幼儿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实验报告
一、 实验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 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 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 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民间游戏往往 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民间游戏是民间娱乐 中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的趣味性活动,是一种极富参与性的娱乐 活动。它的形式生动丰富,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而且游戏基 本不用借助复杂的玩教具就可以进行,并能给游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空间和随意创造的余地。
本着传承和发扬民间游戏的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目 的,我课题组重点挖掘Y汉、傣、回等各民间游戏资源所蕴涵的教育 价值,利用亲子互动这一载体,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结合,使幼儿在 游戏锻炼的同时,增强竞争、合作、规则、相互帮助的意识,有利于幼 儿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个性,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机 会。
二、 实验前测与实验目标的提出
我课题组针对实验课题,向全体家长进行了实验前测问卷调查 及个别家长座谈。共发放调查卷32份,收上问卷30份,反馈率94%, 其中85%以上的家长对民间游戏持存很积极的态度,并且表示希望能 通过亲子互动来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为此,我课题组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0标确定为:
1、通过幼儿与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合作制作可操作性玩具,并一同 游戏,让幼儿体验亲子交流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幼儿各方 面的能力。
2、 利用简单的可操作性玩具,对幼儿进行单、双脚跳、行进 跳、踢的训练,以及走、跑的变换训练。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乐于合作,愉快参与集体游戏的情 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及与家长交流的情况,我课题组采用了对比实 验法和随机抽样实验法、观察法、先后让12名幼儿参与了实验研宄。 实验步骤如下:
1、亲子协作过程:
教师提前一周交待所带废旧材料,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 准备,教师提供塑料、胶带、剪刀等工具。
平均两周进行一次制作玩具的活动。教师出示所做玩具, 并详细讲解制作过程,要求有难度的步骤家长做,简单步骤由孩子完 成,大约半小时均能做完。
教师讲解玩法(基本玩法),家长配合指导幼儿游戏, 并可根据已存经验创编游戏的玩法,活动结束以后,可将玩具带回家, 由家长指导并与幼儿一起玩,第二天将玩具带回幼儿园。
2、幼儿集体活动过程:
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利用10—20分钟來练习,并进 行比比谁最棒,及比比谁的花样多的表演,给没有参与的幼儿看。
教师进行动作要领的指导及示范。
游戏童谣化。教师帮助幼儿边游戏、边创作、边创编出 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我课题组实验内容力一个月两次亲子活动(亲子共同参与),每 周三次户外的民间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参与)。并有序的分阶段穿插
进行。
第一阶段(3月份至4月份中旬):分两组共制作中型海绵包12 个,小型沙包12个,主要利用废旧大、小块布头,碎海绵或棉花、 沙、米等填充物。中型沙包一端连接大约50cm—60cm的布绳,用于 幼儿捏拽。小型沙包不缝布绳。
中型海绵包游戏的民间游戏形式:
背物过障碍:训练幼儿的感觉及走、跑的控制协调能力,
在初次练习时,一半幼儿控制不好,中途有掉包现象,经过15分钟 练习,所有幼儿都能顺利通过,并配合童谣“小蚂蚁运货忙”。
双人配合夹海绵包:开始训练时,两人用胸夹住海绵包, 双手不扶,走50米,掉不下来,大多数组幼儿都能完成,后经幼儿 改编用背夹,两人臂挽臂,幼儿对此游戏乐此不疲。
踢海绵包:开始训练一个脚有节奏的踢,过渡到两个脚 交替踢,进一步过渡到行进踢(包括向前进,向后退)。在所有幼儿 达到标准后,一半幼儿学会花样踢,及进行花样踢。短短两周,张宇 灿、刘梓欣、陈茁小朋友能连续踢30个,花样踢——即左、右脚轮 换踢、正反脚踢10个左右。配合童谣“踢沙包”。
小型沙包的民间游戏形式:
学夹沙包:一周后,三分之二幼儿已能将沙包夹过1米
线外。
沙包跳“房子”:一周的练习,幼儿全部掌握跳“房子” 的要领,单脚跳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踢沙包:在训练单脚踢时有很大难度,变换形式,将沙 包放在脚面上,用劲踢出,经过一周的训练,所有幼儿都能将沙包踢 出1.5米以外。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底):分两次共制作高跷12对。主 要利用“旺仔”牛奶铁筒和废旧跳绳。
开始训练幼儿双脚在高跷上站立,双手将绳拉紧。
过渡训练
幼儿双脚平稳向前迈进,经过一周的训练三分之二幼儿走100米之 内不会从高跷上掉下来。
训练幼儿向前迈进50米后,向后退行50米,由于难度的 增加,二周后幼儿全部能做到100米之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