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的嬗变.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的嬗变.doc

论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的嬗变 [ ]中国传统的婚姻道德生活 一直处于封建宗法道德的束缚中。随着 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女性解放运动的兴 起,西方新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传 统婚姻道德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从追 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婚姻目的转变; 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的婚姻观念转变; 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夫妻关系转变。 但这些现代婚姻道德元素的出现,并未 改变传统封建宗法婚姻道德的性质。 [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 [ ]B823.2 [ ]A [ ]1007-1539 (2016) 05-0094-05 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关系,从择偶 到婚姻缔结再到婚后的夫妻关系,一直 受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近代以来,由 于西方思想的传人和中国民众自身的觉 尤其是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和女性 解放运动的不断兴起,给传统的婚姻道 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会开始反思传 统婚姻道德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人格 的压迫和禁锢。伴随着封建社会自给自 足的经济基础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 瓦解,婚姻道德也开始发生嬗变。 一、从追求家族利益到追求爱情的 婚姻目的转变 传统两性婚姻结合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传宗接代和实现整个宗族的利益,因 此适婚男女在选择对象时,主要考虑对 方的家世背景、经济基础,个人喜好和 情感在择偶过程中并不会被考虑进去。 一般而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男女 并没有结成夫妻的机会,如《唐律》就 明确规定:良贱不得通婚。《廿二史礼记》 也说:“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争,争多 竞少,恰不足怪也。”嫁女之家,“受于 六礼,布席于庙,以告祖先,用示为一 姓之祖宗嫁其后裔,非仅父母个人之嫁 女”。即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其中包 含了巨大社会价值,如扩大家族、延续 血脉、增进利益等。近代以来,随着社 会对整个封建伦理纲常批判的日益加剧, 这种纯粹以“门当户对,追求利益”为 择偶标准的婚姻道德成为先进知识分子 抨击的对象。 (一)批判“门当户对,追求利益” 的婚姻目的 旧式婚姻以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 忽视了婚姻中爱情的因素。家长忽略子 女自身意愿、为增进家庭(家族)利益 而为子女择偶的行为并不违背社会公认 的道德准则。李大钊对此批判到:“不成 于人而成于物,不因于感情而因于势力, 男女之当事者,非为其自身而嫁娶,乃 为他人而嫁娶,非为其人生幸福而缔缘, 乃为其门阀地位而缔缘。”同时,这种对 以追求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婚姻道德的批 判还反映在婚礼变革上。旧式婚姻的缔 结须经历繁琐的程序(即六礼:纳彩、 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期间 诸多环节都有财物的要求。鸦片战争之 后,西方新式婚礼传人中国,大大简化 了婚礼的程序。民国以后,新式婚礼的 范围不断扩大,从大都会到小县城,均 可见到。在浙江定海,“流行一种新婚礼 节,即所谓文明结婚,士族多仿行之”; 在江苏武进,婚仪“民国以来,旧式未 改,参用新礼”;河北清苑县,“有行新 式婚礼者”。这种新式婚礼的传入,淡化 了中国传统婚礼中的财物等因素。 在一些风气较为开放的地方已经开 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婚姻缔结不得以财 物为目的,崇尚朴素节俭的婚礼。1933 年7月,广西省政府颁布了《广西省改 良风俗规则》,规定“凡婚嫁、丧祭、生 寿如有奢侈行为及其他一切陋俗,悉依 本规则取缔之”,其中有关婚姻方面的规 定:(1)订婚礼物最多不得超过20元, 结婚礼物不超过160元,男女双方不得 向对方强求财物;(2)来宾送礼不得过2 元,婚家以茶会宴友,也可设宴,但每 席不得超过3元,繁盛城市不得过10元。 1930年3月闽西根据地第一次工农兵代 表会议发布了《婚姻法》和《保护青年 妇女条例》,其中提出婚姻必须以男女双 方同意为前提,任何人不得干涉,取消 聘金及一切礼物。 (二)提倡“相互爱慕,追求爱情” 的婚姻目的 随着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以追 求爱情为目的的婚姻观给当时的青年男 女指明了一条新的婚姻道路,冲击着中 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到五四时期,这种 观念在社会上更加常见。陈望道在《我 底恋爱观》一文中认为:“恋爱绝不是占 据的冲动,只是创造的冲动。两心交感, 两性融合,伊会渐渐消了缺点,渐渐变 成近于他底理想底要求,他也会历历长 出优点,历历近于伊底幻想底实现。”胡 适指出:婚姻的基础应该是“人格的爱”, 正当的夫妻关系应该建立在“以异性的 恋爱为主要元素”的基础上,“没有爱情 的夫妇关系,都不是正当的夫妇关系, 只可说是异性的强迫同居”。这就意味着, 以爱情为婚姻基础已经成为当时许多先 进知识分子的共识。 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家潘光旦在 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及婚姻目的时,在 所列的“浪漫生活及伴侣”“父母之侍奉” “性欲满足” “良善子女之生产与教育” 四个选项中,选择“浪漫生活及伴侣” 的人仅次于选择“良善子女之生产与教 育”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