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区域创新立法理念缺失及制度缺陷.doc

论中国区域创新立法理念缺失及制度缺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区域创新立法理念缺失及制度缺陷.doc

论中国区域创新立法理念缺失及制度缺陷 [ ]我国目前的创新立法很难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 体系建设提供较好的引导与保障。在创新立法中,应将法学 体系化思维与创新理论相结合,明确当下创新政策时期区域 创新体系的核心理念,并实施从“以知识或技术优势为基 础”到“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政策转型。同时,科技法学 应加强区域创新示范法的研究。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智能特色化战略;区域创新集 聚;以地理位置为基础 [ ]F120 [ ]A [ ]1002-736X (2012) 06-0028-03 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创 新立法对于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法律保障的方式是:国家层面 的立法仅做原则性宣示,如《科技进步法》(2⑻7年)第十 条第二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 科学技术进步;具体制度则交由区域创新立法来提供。《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提出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 靠科技创新驱动。但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区域创新立法很 难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较好的指引与 保障,应将法学体系化思维与创新理论相结合,明确区域创 新体系的核心理念,实施从“以知识或技术优势为基础”到 “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政策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创 新实践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区域创新立法的现状 《科技进步法》于2007年修订之后,我国区域创新立 法大多被列入地方性立法或修法规划。截至2011年2月, 湖北(2009年)、重庆(2009年)、昆明(2008年)、深圳(2008 年)、厦门(2008年)、沈阳(2009年)和西安(2009年) 分别出台了新制订或修订的区域创新立法。鉴于其他区域创 新立法可能正处于草案的论证阶段,本文仅选取以上七部立 法作为分析的样本。 这七部立法很难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 较好的引导与保障。 第一,立法目的抽象程度较高,很难为区域创新体系的 建设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引。这七部立法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 基本上套用《科技进步法》第一条的阐述,基本模式是:为 了促进科技创新(或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 产力的作用(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或省份)。这种过于抽象的 规定因未直接提及“系统促进本地化学习过程”这一区域 创新体系中等层次的核心目标,而未阐明区域创新体系相对 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特殊要求;也因无法阐明创新立法理念从 科学政策到技术政策再到创新政策的演变过程,而无助于区 域创新立法具体制度的持续转型。 第二,除深圳外,其他六部立法中具体制度的规定大致 相同且过于原则,很难为各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特色建设提 供法律保障。《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强调 深港科技合作、鼓励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淡化科普政策、 淡化农业科技政策等,呈现出作为知识密集型城市创新体系 的特色。而在另外六部立法中,一则具体内容并无明显区别, 基本都包括政府制订科技发展规划、科普、科技进步奖励、 农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制度。二则具体条文有的简 单“落实”《科技进步法》,有的采用笼统表述。以技术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制度为例,《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第二十条、《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十二条基 本上仅是《科技进步法》第二十二条的重复;《重庆市科技 创新促进条例》第十六条和《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 例》第十四条第三款仅是原则性宣示;只有《西安市科学技 术进步条例》第九条与《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九条 对引进的技术分别做了原则性限定。如此,区域创新体系的 特色建设只能寄希望于各地政府所制订的地方性科技发展 规划。这样将使“政府应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规定成 为转介条款,各地方政府借此获得确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 点的权力,进而架空区域创新立法的约束。同时,由于区域 (尤其是省级以下区域)的特点及优势在我国地方性科技发 展规划中大多尚未获得充分考量,建设各具特色区域创新体 系的政策便很难得以有效落实。 二、区域创新立法缺乏理念指引的原因及弥补 传统法学与创新理论之间缺乏交流与协作,是区域创新 立法目的过于抽象、区域创新制度缺乏核心理念指引的主要 原因。对于法学而言,若采用传统决疑法,只能得出“区域 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是不同的”这一初步结论,很难为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具体方案。在决疑法框架内,法律 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在真实争议背景下,依据社会统一习惯来 确定。0对于创新立法这种在多元社会中以发挥指引功能而 非纠纷解决功能为主的政策法而言,仅依靠决疑法很难完成 探求创新法律问题之答案的任务。而若采用传统注重统一理 念之凝练与一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