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4)句末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或陈述语气,译为“了”“啊”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5)助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6)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 [实战高考] (1)(2017·天津高考)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2)(2017·江苏高考)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3)(2016·全国卷Ⅰ)(曾)公亮明练文法……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 (2)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了、啊 (3)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他 11.也 记住经典 (1)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2)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呢”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3)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4)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不译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6)助词,通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实战高考] (1)(2017·全国卷Ⅰ)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2)(2017·全国卷Ⅰ)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3)(2017·浙江高考)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4)(2016·天津高考)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 (1)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译 (3)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 (4)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12.以 记住经典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2)介词,表处置,译为“把”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为“以……身份”)(《苏武传》) (3)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根据”“以…身份”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4)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5)介词,表时间或地点,译为“在”“于”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6)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和”“并且”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7)连词,表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相当于“而” (8)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8)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9)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9)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10)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10)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以致” (1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11)副词,通“已”,译为“已经” (1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12)复音虚词,“是以”,即“以是”的倒装。译为“因此” (13)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译为“用什么”“怎么” (1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译为“以……为”,即“把……作为”)(《过秦论》) (14)复音虚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