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心理学性质(公共)
包姆玲德的教养方式分类 第一种:权威型父母(管之、爱之、望之、教之) 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幸福感, 并有很高的自尊,非常受同龄人的喜爱,在学校表现较好。 什么是好老师? 传统的老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尽心尽力把课教好; 二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事。 现在,高品质的师生关心还包括新的内容,即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爱意、喜欢和关心; 二是尊重和信赖。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很少,霸气很重,权威感太强,这导致师生关系并不亲密。 * * 第二种:专制型父母(管而不教,严而苛刻) 培养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人际保守,学校表现一般 第三类:放任型父母(自由发展,有求必应) 培养出的孩子:散漫、对行为缺少约束,随心所欲,常常缺乏吃苦耐劳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学校常常表现不佳。 * * 第四类:疏忽型的父母(自由发展,不管不问) 培养出的孩子常常缺乏责任感,对人比较冷漠,做事随心所欲,缺乏自尊和自信,敏感。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最为有利,因为既对孩子有高度的期望和积极支持,又对孩子有必要的行为塑造。 这也符合马科比等(Maccoby Martin,1983)八字诀: 关爱、控制、期望、沟通。 * * 宋丹丹的回忆 刚离婚时,确实觉得活不下去了,我当时曾经想过死,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尽管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不长。 但……你如果问我:“如果回到那时再重新选择,你还会离婚吗?”我同样诚实地回答:“不,我不离!” 打碎了一个家庭,便无法修补,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夫妻二人,还有彼此共同的亲友和孩子。 而要建立起一个更美好的超过从前的家是件十分困难的事,需要太多的运气和缘分。只是我属于特别幸运的一个。 离婚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58%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 在未成年犯罪中,单亲家庭的子女占50%以上 1、学习成绩 2、不安全心理 3、自卑心理 4、对立心理 5、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念 6、角色行为的误导 留守儿童? 专题三:学校教育的作用 本来学校是有目的、有系统传授知识,发展心理的最有效途径。 但各个时期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育对人心理产生影响大小和好坏。 如果教育仅仅是批量生产产业工人,传授知识 应试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德育(moral education)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培养意志力和勇敢精神。 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正确区分美与丑、真与假、高尚与低级、文明与野蛮,形成审美情操。 劳动教育(labour education)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 * 二、心理学有什么? 讨论:心理学对成为优秀教师有什么用? * * (一)教与学的心理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最难办到的。 一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二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脑袋里。 怎样学习和教学是最有效率的? 心理学会告诉最有效地学习方式是什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各种各样的学习规律 什么影响了问题解决 怎样才能更有创造性 * * * * (二)动机 学校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学生愿意去的地方”。 * * 现状 我国教育的现状,为什么?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又没了 学生不愿意学?为什么?怎么办? * *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动机是指引和激发行为的内在动因; 经典研究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哪些心理会成为推动我们行为的动力呢? 需要、目标、兴趣、情感、自我效能感…… 如何激发自己或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避免学生学习倦怠? * * 独处和有人在场,行为会一样吗?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社会促进 吃大锅饭 —社会惰化 在一个团体里,只有25%的学生能够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保持完全的独立性 而高达75%的学生至少有一次会遵从团体的不正确决定,有37%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表现出从众行为。 (视频) 视频:趣味实验 (三)社会心理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依恋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心理学如何解读爱情? 培养孩子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