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009·江苏)“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传说禹建夏,划天下为九州,派九牧管理;收天下利器铸九鼎,置于都城,表示对九州的管理统治,说明“鼎”是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7.(2009·辽宁、宁夏文综)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答案:C 解析:在古代“禾”字指庄稼,农语中有“年成”的说法。“有年”指庄稼获得收获、收获多少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 8.(2008·北京文综)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答案:D 解析:夏初建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商初都亳(今河南郑州),商朝中期迁至殷(今河南安阳),从此稳定下来;西周都镐(今陕西西安),东周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这些都城都在今天黄河流域,答案为D。 9.(2008·全国文综Ⅰ)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解析:此题题干强调的是“相邻山水”的关系,一般认为,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故题中所指的“阳”为“山之南、水之北”,反之“阴”的方位即为“山之北、水之南”。故答案为D。 10.(2007·广东单科)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时间限制词“商朝”和角度限制词“农耕生产”。B、D两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农耕生产状况,与题干中的“商朝”不符,可先排除;A项反映的是商朝奴隶的悲惨遭遇,与题干中的“农耕生产”不符,也可排除;甲骨文记录了祭祀、战争、渔猎、农事等。故应选C。 1.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舜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富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信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华表”源自“谤木”,原是人民向统治者提出谏言的木牌,后几经变化,到明朝永乐年间则演变为“华饰屋之外表”了,失去了原来谏言的功能,这充分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与题干中“华表”的演变关系不大,排除。 2.商人信奉“我生不有命在天”;周人则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德不失民,度不失事”。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是( ) A.西周统治者“以民为本” B.科学发展打破了天命观念 C.社会经济发展瓦解了奴隶制 D.夏商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 答案: D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商人认为人命在天,强调顺应天意;而周人则强调顺应民意,以德治民。这是周朝统治者吸取夏、商暴政而亡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因此D正确。但不能据此认为西周统治者“以民为本”,排除A;B不符合史实,因为后来天命观念不仅没有被打破,反而有所发展;C不符合西周的史实。 3.“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晚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答案: B 解析:材料和图片反映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始于商代,西周时代达到鼎盛,春秋时期遭到破坏。故选B项。 4.我国古代称之为“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应该是指( ) A.农田耕作 B.手工制造 C.商业经营 D.读书人生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5.《左传·昭公》中记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材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 A.惠及边民 B.恩及兄弟 C.拱卫王室 D.镇压叛乱 答案: C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题干问及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政治意图”。由材料可知,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