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症状及应急救护知识.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暑病人的急救护理 中暑: 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 类型 1先兆中暑 2轻度中暑 3重度中暑 病因及散热机制 高温作业,气温不高但湿度高,通风不良。 体弱,肥胖及有基础疾病者。 辐射 传导 对流:环境温度低于35℃. 蒸发:环境温度高于35℃. 先兆中暑 在高热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 , 眼花 ,胸闷 ,恶心, 呕吐 , 四肢无力 , 体温略升高, 及时脱离环境症状可消除. 轻度中暑 体温38℃以上,心率加快,皮肤湿冷 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如及 时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热痉挛: 低钠血症. 热衰竭: 循环衰竭. 热射病: 高热 无汗 意识障碍.肛温可达41℃-43℃. 现场急救错误动作 → 急救护理原则: 1脱离高温 2迅速降温. 3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护理要点 有效降温 : 置患者于20℃-25℃空调环境. 大动脉部位的冷敷,冰帽(防止冻伤). 冷水或乙醇擦浴(禁忌部位),按摩四肢. 冰水灌肠. 药物降温. 中暑急救的6大步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 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到18℃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 ,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的角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头为度。老年人、体弱 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4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分钟至30分 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至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速清醒。 六服。取十滴水2~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也可起到作用 中暑急救步骤图片 第二章:高热 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受大脑皮层及下 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丘脑的 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 产热?散热---动态平衡,维持正常 体温,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愈不完善,体温愈容易波动,可 因多种因素致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哭 闹、喂奶、衣被过厚、天气炎热 发热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 物侵袭, 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 保护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发热仅仅只是一个症状 治疗 1.降温: 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浴,酒精檫浴 ,冷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APC,对氨基乙酰酚,布洛酚, 安痛定, 针刺降温—曲池,合谷,十宣,大椎 2.对症治疗:止惊,补液,降颅压,纠酸 3.病因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抗炎,抗肿瘤 第三章:惊厥(Convulsion) 是小儿时期的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生率 占3~7% 临床表现 先兆:部分患儿有,如惊跳、烦躁 典型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头后仰或偏 向一侧、面部和四肢阵挛性抽搐、口唇 发绀、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或凝视、大 小便失禁、角弓反张、 口吐白沫(新生 儿表现不典型) 几种常见的引起惊厥的疾病 高热惊厥 婴儿痉挛症 低钙 颅内感染 中毒性脑病 中毒 治疗 原则:防止窒息,控制惊厥,病因治疗 1.一般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分泌物、 平卧、安静、防止舌咬伤 2.止惊 药物止惊: 首选安定(0.2~0.5mg/kg/次,iv) 苯巴比妥钠(负荷量10mg/kg,维持量 4~5mg/kg/d,im或iv) 10%水合氯醛(0.4~0.6ml/kg/次,1~2倍生理盐水稀释灌肠) 针刺疗法:人中、合谷、百会、涌泉 3.对症处理 降温(见高热)、降颅压、保持水电平衡 4.病因治疗 控制感染、补钙、补充葡萄糖、抗癫痫 鼻出血 第四章: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腔或其周围解剖部位(副鼻窦或鼻咽等)出血经鼻腔流出的现象,它是一症状,而非疾病。 病因 局部原因 外伤:鼻及鼻窦外伤或手术、颅前窝及颅中窝底骨折;鼻中隔偏曲; 炎症: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特异性感染:鼻结核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肿瘤早期少量出血,晚期可有大出血。 全身原因: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