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篇·五音之图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017
①试释宋本《玉篇 ·五音之图》
与“宫商”“五姓”之名
郑 伟
摘 要: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
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宫商”之
名也有类似的涵义。论文中指出,宋本《玉篇》后附《五音之图》的“五音”包含了10个代表字,每组2个,一
共五组。其区分标准并非声母、声调,也不是介音或主元音,而是“韵”的语音性质,即主元音和韵尾搭配后
的五种不同的口腔发音状态。另外,汉代以来的文献资料里将“五姓”与“宫商”相联系,也应该从这个角度
来解释,而且历史上前后一致,很有规律。
关键词:《玉篇》;《五音之图》;宫商角徵羽;五姓;汉语音韵史
DOI:10.16382/ j.cnki.10005579.2017.01.012
一 引 言
唐宋以后的韵书材料,提到了“四声”“五声”“五音”等名目的,如宋陈彭年等重修、 年成书
1013
①
的《大广益会玉篇》所附《五音声论》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以下简称“九弄图”)与涵括其中的
②
《五音之图》,以及《切韵指掌图》所附的《辨五音例》(以下简称“指掌图”)等,其解读还存在一些争
议,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与声调、声母、韵、介音等音节结构成分有关。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③
“喉舌齿唇牙声”条提到了上述部分术语 :
《玉篇》卷末所载沙门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分喉舌齿唇牙五声,每各举八字以见例,
即字母之滥觞也。唇声八字有重唇,无轻唇,盖古音如此。喉牙两声相出入,与后来字母不同。
《广韵》卷末有《辩字五音法》:一唇声,“并”、“饼”;二舌声,“灵”、“历”;三齿声,“陟”、
“珍”;四牙声,“迦”、“?”;五喉声,“纲”、“各”。以“纲”“各”为喉声,与神珙同。
神珙《辨五音法》:宫舌居中, 。商开口张, 。角舌缩却, 。羽撮
宫、隆、居、闾 书、余、商、阳 古、伍、角、岳
口聚, 。徵舌柱齿, 。与今字母多异。
羽、矩、于、俱 徵、里、陟、力
先说“四声”,它最易理解,就是“平、上、去、入”。《九弄图 ·序》:“昔有梁朝沈约,创立纽字之
【作者简介】郑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上海,200241)。
①
本文的写作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141105)的支持,初稿承蒙两位匿名审稿专家悉心指教,并提出诸
多修改意见。若仍存谬误,责任在于作者。
① 据中华书局 1987年影印清张士俊泽存堂本。俗称今本《玉篇》,或称宋本《玉篇》,另外还有元本《玉篇》等,与宋本的内容略
异,可参看冈井慎吾《玉篇の研究》(东京:东洋文库,1933年,第283—336页)。国内音韵学界引用的今本《玉篇》,通常只指宋本,有
别于原本《玉篇》,后者全佚已经不存,如今在邻国日本尚存有原本《玉篇》零卷。此外,原本《玉篇》的反切完整地收录于沙门空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