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2016,34(6)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黄学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要摘要 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几个方面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了评述。锰酸锂一般应用于轻型 电动车辆,也可与三元材料混合提升新能源车辆用电池的安全性和倍率性能;磷酸铁锂适用于中等比能量要求的动力电池;三元 材料通过材料、隔膜涂层和电池技术的改进提升安全性后适用于高比能量型电池;石墨负极目前仍然是广泛应用的负极材料,在 碳负极材料中添加硅等高容量材料的努力仍在进行中,液体电解液在向高电压和宽工作温区方向发展;小圆柱电池、方形金属壳 电池和软包电池各有特点,适应了多元化的电动汽车应用需求,国产制造设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电池系统技术方面需要整车和 电池方面合作努力以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最具实用价值的动力电池,预期其比能量在不久的将来可提 升至300 (W·h)/kg,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电池系统 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更好的电池,动力蓄电池的比能 140 (W·h)/kg,三元/锰酸锂混合正极材料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量、寿命、安全性和价格,对纯电驱动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达到180 (W·h)/kg,在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 图1列出了目前商用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和未来10年预期 展和突破,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100 (W·h)/kg以上, [1] 可达到的目标 ,往往这些指标又是互相矛盾的,在实际产品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水平已经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 设计中相关性能需要兼顾考虑。材料和电池制造技术的进 展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 步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锂离子电池具有比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单体电池设计和制造技 能量高、自放电低、寿命长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实用价值的电 术、电池系统技术等几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 动汽车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 研发予以评述。 均得到广泛应用。 1 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 锂离子电池采用可嵌入锂的材料作负极,含锂的化合物 作正极,聚丙烯/聚乙烯多孔膜作隔离层,锂盐溶于有机溶剂 作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 液构成锂离子电池的四种关键材料(图2)。锂离子电池正负 [2] 极材料体系非常丰富 ,高电位可逆释放锂离子的含锂化合 ∗设想未来汽车电池的总能量较高,因此循环寿命的要求可以降低 ∗∗最大充电电流受制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能力 图1 现有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以及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中国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密度 达到4500 W/kg,高能量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图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体系 收稿日期:2016-02-03;修回日期:2016-02-28 作者简介:黄学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锂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电子信箱:xjhuang@ 引用格式:黄学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6,34(6): 28-31;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