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册附录一大同与小康国学常识大小戴礼记的比较书名小戴
第五冊 附錄一 大同與小康
國學常識
一、大小戴禮記的比較
書名 小戴禮記 大戴禮記 編者 戴聖(侄) 戴德(叔) 篇數 四十九篇 八十五篇 地位 十三經之一、三禮之一 未收入十三經 二、三禮的比較
周禮 儀禮 禮記 作者 相傳周公所作。 古文家──周公。
今文家──孔子。 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戴聖編) 內容 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記古代官制。 記古代禮儀規範。 或言哲理、政治制度、禮樂器物、生活儀節。 評論 長於記事。 長於記事。 記事、議論均盛。 異稱 本名周官。
西漢 劉歆改稱周禮。 亦稱士禮或古禮經。
五經之一。 本附於儀禮之後。
又稱小戴記。 特色 所載不出治國要務,後世政治制度,頗受其影響。
隋 唐之世所設六部,實受周禮六官影響而來。 大部分記載著當時通行的禮制,其中尤以關於「士」的項目最多。 是一部古代生活大全之禮學叢書。
儒家重要典籍。
禮運大同章是我國最高之政治理想。 注家 今十三經注疏本,為東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 今十三經注疏本,為東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 今十三經注疏本,為東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正義
三、大同與小康的比較
大同 小康 時間 五帝時期。 三代之英(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時期。 治道 以仁為治。(尚道德,本諸良知) 以禮義為紀。(重禮治,刻意修為) 政治 君位:天下為公。
諸侯:選賢與能。
外交:講信修睦。 君位:天下為家。
諸侯:大人世及以為禮。
外交:城郭溝池以為固。 社會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經濟 貨不必藏於己,力不必為己。 貨力為己。 治安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謀用是作,兵由此起。 作者面面觀
( 禮記的價值
(一)明瞭儒家思想的源流、內涵,及思想全貌
我國自漢以來,就一直尊奉儒家思想為學術文化的中心,十三經中能直接顯見儒家風貌的,除了論語、孟子、孝經之外,就是禮記了。論語、孟子均是言談的記錄,為語錄體,因側重當下的點醒,重視生活實踐面,較難看出思想譜系;孝經雖有系統的闡發了儒家的孝道思想,然而終究偏重一隅,無法涵括整體儒家的面貌。相較之下,關於儒家學術理論的直接說明,在這四部經典中,禮記算是資料最豐富、最完整的一部典籍。
(二)明瞭上古社會的生活型態,提供經學、史學、文化研究的材料
禮記具有經學、文化史、宗教史的研究價值,不僅提供關於「禮」之起源與演進的說明,對禮制、禮俗、禮文、禮義的紀錄亦十分豐富,由此可以看見古代社會的生活樣貌,及先民們特定的社會價值。特別是到了唐代以後,禮記在經學史上,已從「記」上升為「經」的性質,而且逐漸成為最受朝野重視的「大經」,自此之後,禮記幾乎是各朝經學研究中,必然討論並專事研究的專書。
(三)明瞭生活規範的意義,以建立理想的人生價值
禮記蒐羅的範圍廣泛,包含春秋 戰國以來,重要儒者對於禮義思想的論述,對於發揚人類理性、促進社會倫理及王道理想,都有所闡發。禮記的篇章中,小自瑣碎的日常生活行為規範、個人思想品格的培育,大至如何建立社會秩序與價值,如何訂定國家體制與規模,都有詳細的記錄,對於架構理想的人生境界,形塑合理的社會制度,建設良好的國家體制,都有可供參考的價值。如中庸教人至誠可以盡性,可以參贊天地化育的道理;大學教人要以格物致知,做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等,這些寶貴的思想,都能啟迪、協助個人達到理想的生命情境。
形音義彙整
一、義近詞語
喟然 嘆息/嘆氣/嗟嘆/太息/欷歔/咨嗟 二、同義成語
選賢與能 外戶不閉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仁民愛物/親親之殺 壯有所用 人盡其才/優劣得所/悉用其力 音 義 例詞、例句 與 ㄩˊ 通「歟」,語氣詞 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論語公冶長) ㄩˇ 通「舉」 選賢「與」能。 和 「與」三代之英。 讚許 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篇) 助 「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等待 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同類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 教導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論語子路) 勸導 巽「與」之言,能無說乎?(論語子罕) ㄩˋ 參與 仲尼「與」於蜡賓。 矜 ㄍㄨㄢ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ㄐㄧㄣ 憐惜、憐憫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喜而「矜」不能。(論語子張篇) 莊重自持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自誇、自負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