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41张).ppt

2018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41张).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41张)

* * * * * * * * * * * * * * * * * * *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个划线平板 1个不划线平板 (重复实验) (空白对照) (3)培养 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24h 2.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菌液的梯度稀释: ②涂布平板操作: (1)概念与原理: 聚集的微生物 单个细胞 菌液梯度稀释 菌落 涂布平板 (2)操作: 生长繁殖 ①系列梯度稀释操作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9mL无菌水 注意: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试管口和移液管离火焰1~2cm处。 ②涂布平板操作: (1)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答: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①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 ②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 ③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 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 稀释103倍 稀释104倍 稀释105倍 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24h (3)培养 1.临时保藏: 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4℃ 2.长期保存: 菌种易被污染、变异 甘油管藏 1ml甘油+1ml菌液 -20℃ 三 菌种的保存 3~6个月,转移培养 四 成果评价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h与24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背景 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前提: 如何获得纯净培养物? 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①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②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一 基础知识 1.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类型: 按物理性质划分: 按化学成分划分: 按用途划分: (一)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有 无 凝固剂琼脂 分离 鉴定 工业 生产 (1)按物理性质划分: 单个 或少数菌体 2.特征: 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透明度等。 3.意义: 1.定义: 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固体培养基上 大量繁殖 子细胞群体 ※菌落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 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 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如: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用于分类和鉴定 (2)按化学成分划分: 基础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将某种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3)按用途划分: ※几种选择培养基 ①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②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③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3.基本成分: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⑴碳源 无机碳源: 有机碳源: CO2、CO32-、HCO3- 牛肉膏、蛋白胨等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⑵氮源 无机氮源: 有机氮源: NH4+、NO3-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 注:含C、H、O、N的有机物是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4. 配制原则 (1)目的明确: (2)营养全面、浓度适宜、比例恰当 (3)适宜的pH值: 有机碳源 异养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选择原料 自养型: 不加碳源 加入缓冲剂 细菌偏碱,真菌偏酸 (CO2碳源) 生产 科研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如: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4)特殊营养: ※蛋白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