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程与朱熹的主敬思想
二程与朱熹的主敬思想
J8n,2000 2000年1月东疆学刊 塑!!童墅!塑 些!女!!竖』!!罂 !塑!;!!!!; !
二程与朱熹的主敬思想
金仁权 崔昌海
(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兜所(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逻辑
环节。二程首先提出“主敬”之功夫说:朱熹进一班明确地阐述了“敬”的思想。与二程以“主一”、
“涵养”、“操约”、“整齐严肃“等阐释“敬”的涵义有所不同的是,朱熹更赋予丁“敬”以新的涵义(即
以“畏”释“敬”(强调了“敬”之思想中的“敬畏”之义,要人们的内心总处于一种敬畏状态(一种警 觉、警省的清醒i々静的状态(始终目标纯一(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如此方脂选到去人欲、存天理(“天 人台一”之道德最高境界,从而使“敬”成为丁理学重要的修养方法。
关键词:二程与朱熹;主敬思想;主一;敬畏
76;B244 中圉分类号:E,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00)01(0008—06 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十发展阶段,它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也对东
北亚的韩国和日本影响最深、最广。可以说理学是形成东北皿文化圈的主要文化内释之一。 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
“敬”之修养功夫,体现了中国订学独到的特点。在整个世界哲学发展史中,根难找到如此 讲
求细密功夫的理论。“敬”之思想,在中国宋理学开始,形成了有理论体系的所谓“功夫哲 学”。理学家二程首先提出“主敬”之功夫说(朱熹在二程“主敬”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明确
地阐述了“敬”的思想。朱熹以“居敬穷理”来表述二程的主敬思想。但与二程相比(他提出了更
敬”之思 具体、更全面的、内容也更深刻的主一、敬畏、居敬穷理等思想。其突出特点,强调了“ 想中的“敬晨”之义,极力推崇“主敬”之功夫。甚至朱熹把它当作乃“圣问第一义,‘敬’之一
字( 其圣问之纲领,存养之要法”。可见,“主敬”思想在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逻辑环
节。 一、“敬”说之演变“敬”字在理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敬”字,按其字义有尊重、尊敬之
义(还有一层严肃、慎 重、不怠慢、不苟且之义。理学对其字义进行了延仲、扩张、补充,使其内涵远远超出了其本来之
义。但在古代典籍中,“敬”有多种解释。(释名?秆言语)中甘:“敬,敬也,恒自肃警也。”有肃瞥之
义;“敬(畏慎也。”?有畏慎之义;“敬,有戒谨义。”o有恭勤之义。(尚书)和(诗经)里已有敬的观 念,而且有相当浓厚的道德意味。如书?召诰):“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又无逸:“则皇自
敬德。”诗?小雅-雨无正):“各敬尔身。”又鲁颂-泮水:“穆穆鲁侯,敬明其德。”论语?子路):“居
处恭,执事敬。”还有“修己以敬”、“敬事而信”、“言忠信,行笃敬”等。‘论语)里用了 21个“敬”字, 收稿日期:1999—07—02 作者简介:金仁权(1957一)(男(朝鲜族)(吉林和龙人,延边大学 副教授(中国哲学史博士。 ?吕氏春秋-考行)。 ?说文解字注)。 8
万方数据
大体皆就行事而言,说叫“敬”H皿儒家若干德目之一,还未作为一种心性修养的功夫。左传)和
孟子 已开始对“敬”的本身作解释。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
治民,君请用之。”孟子?离娄上):“陈善闲邪谓之敬。”使敬在道德功夫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则始
于周易?文言传)“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一义。由于这一转变,“敬”之义从泛泛的道德意义。定位 刘实践功夫上来,才使“敬”在后来宋代理学的心性理论fj『获撙很大的发展。 儒、释、道三家,有特别的共同点,都非常重视“心”之作用。在心性修养方法上,几乎大同
小异,因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相互渗透、相互包窖,丰富丁心性修养的方法内容。到了宋
代,理学家程朱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蔽据,把道、佛掌中-C(-性修养的主要方法“静”,融汇
于儒家心性修养方法“敬”之中。所以“敬”之学说是儒、佛、道并存时期产生的中国哲学所具有 的独特的心之功夫学说。 “主静”之说源自道家老庄思想。(老子)有“致虚极,守静笃”,“归根目
静”;庄子)说“万物无
足以挠心故静”(并提出”心斋”、“坐忘”之法。道家虽主张“静”之功夫(并以无敬为其重要方面,
但常常和养生之道有关,并从中发展出道教的修身炼气之说。佛教之所以主张静啦尤欲(足以此 作为“完垒解脱”的重要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