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
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
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
北宋时期,生活在洛阳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所创立的 洛学应该说是河洛文化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晶;而南宋朱熹所 创立的闽学则以二程洛学为主干,终于集理学之大成。 程颢(1032 1085年) , 字伯淳,世称为明道先生,担任 过县主簿、 县令、 太子中允、 监察御史等职。 程颐 (1033 1107年) , 字正叔,世称为伊川先生,曾
任汝州团练推官、 京西国子监教授、 崇政殿说书等职。 因为 二程少年时都从学于周敦颐 1017 1073年 ,后又长期在洛 阳 (伊洛) 讲学, 所以他们的学说或学派就被称为 “ 洛学 ” 或 “ 伊 洛之学 ” 、 “ 河洛之学 ” 、 “ 中州正学 ” 。
朱熹(1130 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翁、晦庵, 别号紫阳,担任过县主簿、枢密院编修、秘书郎等职。朱熹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福建龙溪,长于建瓯、崇安,讲学于八 闽大地,死后葬于福建建阳大林谷。因为他一生主要的学术 活动在福建, 所以世称朱熹创立的学说为闽学, 亦称朱子学, 又因朱熹晚年讲学于考亭,故闽学学派又称考亭学派。 由二程兄弟所奠基的宋明道学(亦称宋明理学)是不同 于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的新儒学形
态。二程兄弟在创立洛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以儒家道统人 物自居,以儒为宗而兼采佛道,使中唐以来的儒学复兴得以 真正奠基,从而也使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 传,慧命相续。
洛学原本是一个地方性学派,但因其义理之学的普遍 性、哲学系统的开放性而具有了向多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因 而,洛学自北宋以降,经门人后学的不断发扬光大,就稳居 中国社会主流学派之地位。在洛学的发展过程中,一是经历 了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代师承,形成了以朱熹为代 表的闽学;二是经历了王信伯、陆九成、林艾轩、陆九渊、 王守仁等而形成了以陆王为代表的心学;三是经历了胡安 国、胡宏父子及张南轩而形成了湖湘学派;四是经历了周行 己、许景衡、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的师承而形成了永 嘉事功学派等。朱熹从小就受到二程洛学的熏陶。他的父亲 朱松是洛学的崇拜者,师从二程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也遵 父命师事受洛学影响的刘勉之、刘子翚、胡宪等人,后又受 业于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李侗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 家,对经学、史学、文学、音韵学、自然科学等都有研究。 因此,朱熹就有条件在他所师承的二程洛学的基础上,致广 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完成集理学之大成的历史使命。朱 熹所创立的闽学即朱子学成为南宋末至元、明、清三代的官 方哲学,影响至巨。
从哲学理论上看,二程所建立的以理为本的思想体系, 对朱熹闽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而言之,一是 朱熹闽学以二程洛学的 “ 理 ” 、 “ 天理 ” 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 畴,通过对理气先后、理气动静、理一分殊的详尽分析,建 构了较为完备的理气论;二是朱熹闽学承续二程洛学对格物 致知的解释,并通过对格物与致知、格物与穷理、知行问题 的阐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格物致知论(即认识论);三是 朱熹闽学承接二程洛学对心性的论述,就心、性、情与理及 其关系作了全面的阐发,建立了精致、完整的心性学说;四 是朱熹闽学继续昌明二程洛学的 “ 天理人欲 ” 之辨,肯认二程 的居敬、集义、克己复礼的修养方法,成就了较为完善的人 生修养论。
除上述哲学方面的影响外,二程对朱熹的影响还有以下 三端:其一,朱熹像二程一样以继承道统并以道统而自居。 二程有明确的道统意识, 如程颐说:“ 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 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 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 民。 ” 朱熹对于重建道统也颇为重视, 而且极为推崇二程, 认 为 “ 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 千载不传之后 ” , “ 实得孔孟 以来不传之学 ” ,表示 “ 平生愿学程夫子 ” 。他说:“ 宋德隆胜,
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夫子两人出,而有接乎孟子之传,然 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旨灿然复明于世。虽以熹 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 ” 朱熹编《伊洛渊源录》,追 溯道学或理学的渊源和传承,该书分卷述说北宋理学创始人 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并对洛学的门人弟子 如谢良佐、游酢、杨时、尹和靖等作了专述,构建了以周敦 颐为开端、 以二程为正宗、 以张载为补充的正统的理学谱系, 从而使闽学也像洛学一样居于正统的地位。
其二,朱熹创立闽学也有如二程创立洛学一样,是在一 种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实现的。二程以嵩阳书院、伊皋书 院(即伊川书院)为基地,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