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五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五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18课:《将相和》 1.“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4.《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5.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6.《将相和》写了3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1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2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9.句子理解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理解: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1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理解: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③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理解: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第19课:《草船借箭》 1.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2.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3.人物形象分析:①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②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③鲁肃:忠厚老实④曹操:生性多疑。(或“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4.《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5.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顾全大局;刻画了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军令状的意思是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便依军法治罪。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让诸葛亮进入圈套,还立下了军令状,而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事,到时任务完成不了,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他即可治诸葛亮的罪了。 6.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20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 7.重点句子理解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称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理解:“大雾漫天”,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3 Dates教案(新版开心英语).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5-Unit12知识点分析及习题(广州新版).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导学案(一).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1教案(新版开心英语).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科普版).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资料M4-M6(新版广州版).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2教案(新版开心英语).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上海版牛津英语).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新广州版).docx
- XX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3、4复习资料(冀教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