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进步史
1.2 技术进步史
无资金购买进口织机。中方棉织厂作价投入的120 台1515 织布机,需改装
后才能织成毛巾,因技术不过关,织出的毛巾不是“高低毛”就是“癞痢头”,
连次品也不够格,全是废品,照这样下去,企业很快就会垮台。董事会全体成员
心急如焚,有人认为非进口不可,我们何尝不知道进口设备的先进,若织机改进
口,所需几百万美元,从何而来?在万般无奈下,我们决定从台湾先行赊欠进口
2 台较为便宜的毛巾织机,每台1 万美元,为了争时间,机器以最快的速度空运
过来了,日方又派技工协助安装调试。此时,胡总忧心忡忡,一旦设备全部进口,
即使货款暂由外方担保可分期偿还,也会使大东背上沉重的包袱。在此期间我们
积极组织力量,特地请上海锦东毛巾厂专业老师傅,日夜奋战,参照改装。功夫
不负有心人,数日后经改装的2 台样机,试织成功。当日方听到汇报后,即由吴
会长夫妇,带来行家,到公司测试鉴定,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出口要求,当即决定
现有织机全部投入改装。同时为了鼓励我们,还欣然表示,原进口2 台织机所欠
的货款和运输等费用全部由日本英瑞承担,公司对吴会长夫妇的义举,至今仍铭
记在心。
无人懂毛巾生产。在艰难时刻,日本英瑞又派出业务骨干井上谦一先生和稳
重能干又精通中文的夏木星二先生常驻大东,手把手的从刷标、装箱、报关开始
到信用结账为止,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还派歌川部长、宋筑琴小姐带领客户作
业务交流和指导。加上公司全体,本着“只准办好,不准办坏,只准成功,不准
失败”的宗旨,共同奋斗,刻苦攻关,使企业很快步入正轨,利润大幅上升,厂
房不断改建,设备不断翻新,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一帮中青年人才茁壮成长,
成为当前公司坚强有力的领导生产技术的骨干。
无图纸无机械说明书,自力更生完成进口旧设备安装任务。
大东当年创业是非常艰苦的。当时胡苍松总经理确定的公司发展方针是“艰
苦创业”,坚持做到“能不花钱的地方尽量不花钱,确实需要花钱的地方决不多
用一个子儿”的原则,100 万美元的总投资要把厂办起来。所以做到处处精打细
算,织布机扩台进厂,从不叫专业搬运队伍,而是设备线的人员自己卸运,一进
就是几十台,每台都有三吨重,当时又缺少装卸工具,能起重的工具就是1 至5
吨的手拉葫芦和三脚爬杆。为了卸运这些设备,从集装箱到厂,一般设备线人员
早晨四、五点钟就要到厂,用滚筒和撬棒靠人拉肩扛,象蜗牛一样一点点挪到车
间,干部现场指挥,带领织巾机修、金工、准平的几十个人,每天都要干到晚上
10 时左右,大家群策群力,苦干加巧干,累得脚像灌了铅,浑身散了架那样,
一天干下来巴不得马上睡觉。特定的年代造就特定的思想,就是这样累,没有一
个人叫苦,当时又没有加班工资,也没有人计较时间的长短。当时最大的奖励就
是下午4 时打个插子,一个人两三个馒头。日商吴文贵看到运布机的场景,赞叹
地说:“这跟我们日本复兴时期是一样的。”
因为缺少资金,1993 年前后公司进口了大量日本台湾的旧设备,有布机、煮
漂锅、分条整经机、浆纱机、剪绒机等,这些设备当时对国内还是先进的。但很
多旧设备没有图纸,没有说明书。进口的一台分条整经机,安装任务落到了平车
队,当时担任平车队队长的薛峰,带领全队的五个人,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分析
作用原理,装了拆、拆了装,不但要保证设备的精度,安装后符合原来的性能,
还要确保使用效果,他们在无图纸、无说明书的情况下,一点点地摸索,完成了
安装任务。
为了贯彻做好公司制定的艰苦创业的发展方针,又不被时代抛下,当时外商
对毛巾产品的手感要求越来越高,要进口一台三仓烘干机要750 万元,怎么也舍
不得花这么多钱,最后领导层开会研究决定,购一台单仓热风烘干机回来仿制。
在朱仁俊、鲍建军等人的带领下,设备工人将机器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仿
制,最终获得成功。至今已仿制三台三仓热风烘干机,自制的成本只有进口价的
1/10,三台为公司节约了近200 万元,同时也满足了外商对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2000 年是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计划经济全面转入市场,好多工厂都
转为私营,大东产品的订单也出现有日益减少的苗头,高层领导分析认为大东过
去的产品私营企业都能生产,他们做出来的成本肯定比大东低,现在只有上高档
设备,做中高档品种,要进私营企业投资不起的设备,生产不出来的产品,才能
保证有订单、有利润,公司才有出路。所以当时的领导层一致决定收购原马塘不
织布厂,投资建设一个现代化设备的先染后织工艺为主的现代化设备的新厂,不
到二年一座现代化的工厂诞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