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嵊州逸夫小学爱心长跑
逸 夫 学 子 重 爱 心
—— 嵊州市逸夫小学“爱心长跑”道德实践的探索
嵊州市逸夫小学 张利勇 马东贤(执笔)
[成果提要]:
爱是一切德性的基石,爱的教育也是人的教育的内在的固有的属性,爱能丰盈儿童的心灵。我校“爱心长跑”道德实践的探索始于2001年,旨在帮助孩子树立爱的意识,孕育爱的情感,培养爱的能力。“爱心长跑”道德实践以活动为载体分三个层面、四个阶段推进,三层面即对人,急他人之所急,帮他人之所难,助人为乐;对已,“与坏习惯告别,与好行为结伴”,努力完善自我;对自然,珍爱生命,关怀环境,做环保小卫士。四阶段分别为“知爱”——“行爱”——“传爱”——“牵爱”。至今,爱心长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果持有单位简介]:嵊州市逸夫小学
逸夫小学创办于1998年9月,地处美丽的剡溪之畔,是嵊州市第一批民办公助型寄宿制小学。校园占地2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60平方米。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并举、寄宿与通学并存的多轨运行模式,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拥有计算机室(2个)、语音室、实验室、形体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等23个功能教室;建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电教大楼、宾馆式的学生公寓和宽敞舒适的学生餐厅、塑胶体育场;安装有校园局域网、智能广播系统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配有多媒体教室23个,多功能阶梯教室(微格化)1个,是目前嵊州市规模较大、设施最优的小学之一。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学宗旨,倡导“仁、智、勤、信”四字校训,营造“和谐、民主、理解、尊重”的校风。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道德建设,每学年开展富有实效的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倍受省市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目标,发展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办成了质量过硬、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示范性小学。
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形成了领导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与的教科研生动局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致力于“人格培育”、“道德建设”、“优质教育”、“课程改革”、“小班化研究”等实验。学校是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专业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学校、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成员单位。
学校充分利用民办公助的优势,面向全市招聘教师,汇集本地区优质师资。同时,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已有中学高级教师2名,市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等25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3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学校是浙江师范大学实习基地、绍兴市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实训基地。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特长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开设形体训练、芭蕾舞、铜管乐、民乐、书法、美术、计算机、英语口语等兴趣活动,越剧芭蕾出征绍兴“七艺节”,学生书画屡屡捧回全国大奖;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心理辅导讲座,设有悄悄话信箱和心理辅导室,排解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积极探索封闭式的生活管理与开放的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寄宿制管理模式,旨在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关心、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做到时间管理合理化,充分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锻炼、活动、娱乐和睡眠时间,以求劳逸结合;饮食管理科学化,根据学生生长期的生理特点来精心编排食谱,实行“三餐二点制”,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生活护理慈母化,学校配备专职生活指导师、保安、校医等,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几年来,学校以其前瞻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设施、优异的办学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绍兴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绍兴市绿色学校、嵊州市文明单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逸夫人将一如既往豪迈而坚定地向优质品牌学校奋进。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学道德教育总的来说,是一种以德育条目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在方法上采用的是权威式的说教方式,过于空泛抽象,脱离生活,不重体验。对小学生而言,缺乏认知性、价值性和意愿性。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教科书中有关道德观念的优点,向学生进行“推销”,不允许有任何异议,另一方面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某些道德条目并养成某些道德习惯,过早地以成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儿童,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极易造成儿童对道德认知的反感,明显悖离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概括而言,我们认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目标上理想色彩多,求真务实的少;形式上说教的多,让孩子感悟的少;方法上规则多,让孩子体验实践少;教育力量上学校包办的多,合力参与的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训练基地信息化系统维保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课件.pptx VIP
- 黄浦区卢湾中学能源审计报告.pdf VIP
- HDJH30-120J型架桥机说明书.doc
- 5.2用圆设计图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docx VIP
- 航空集装器知识 .pdf VIP
- SHT-3012-2011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 sfz jd2015数据库数据真实性鉴定.pdf VIP
- 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管理实施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