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怕对手太强大,只怕对手不疯狂
拉帮结派有必要那么高调吗
景初三年正月,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登基。比十四岁登基的东汉少帝刘辩还小六岁(刘辩只当了五个月皇帝就被权臣董卓废掉了)。
首席辅政大臣曹爽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各自统领三千禁军,成为曹魏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幸福来得太突然。
曹爽这些天的际遇可以用离奇来形容,他都没有想过自己居然能直接超越了曹宇、曹肇成为首席辅政大臣。抚摸着还残留曹宇体温的大将军印信,曹爽居然有点手足无措。
史载曹爽此人,在曹氏宗亲中以低调谦和而著称,从来没有太大的野心。而且曹爽在曹魏政坛的根基十分薄弱,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嫡系党羽,名义上他地位比司马懿高,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信心跟司马懿分庭抗礼。
所以刚刚当上辅政大臣的那段岁月,曹爽像敬重自己的父亲一样敬重德高望重的司马懿,大小政务都要拿去跟司马懿商量,听取一下这位老前辈的意见,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去施行(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这是曹爽和司马懿相处最愉快的一段日子。
但司马懿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早就看透了政治和人性,知道两大权臣之间的蜜月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权力是一剂迷魂香,会让人心产生异变。权力场上,再温驯的羊也会变成贪婪的狼。
只是司马懿没想到,曹爽的异变速度居然如此之快。
曹爽刚刚当权,一个政治团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动依附在曹爽周围,后来大权独揽的“曹爽集团”被迅速建立起来。
这些主动依附曹爽的人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曹叡时代的失意文士。而他们失意的原因也完全相同——都是因为“太和浮华案”。
所谓“太和浮华案”是发生在太和五年的一起政治案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算作一种文化迫害。
早在太和初年,建安时代留下的慷慨风骨就已经荡然无存,那时候青年才俊们最时髦的活动是聚众交游、品评人物、谈论高深玄远的哲学。这些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父辈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相比民生、战争这种沉重的话题,他们更喜欢谈论宇宙、自然这些高深玄远的哲学或者像东汉的前辈一样品评士人的得失优劣。
就像所有老人都看不惯新一代的年轻人一样,建安老臣根本无法容忍这种“堕落”。太和六年,老臣董昭上书痛斥这种“浮华交会”,认为这种“务虚”的风尚破坏了淳朴忠信的儒家社会道德,影响了儒家经学的地位,从而动摇国本。
甚至于,董昭还上纲上线地将“浮华交会”与建安、黄初年间的几起结党叛乱联系起来,咬牙切齿地恳请曹叡依法严惩这些不懂事的年轻人,即便是像重判魏讽那样重判他们都不为过!(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
董昭发难,掀起了建安老人抨击“太和新人”的高潮,一时间奏章雪片一样飞到曹叡案头,内容无不是对“浮华交会”咬牙切齿的痛恨和上纲上线的批判。
老人永远觉得“一代不如一代”,总是对年轻人的新鲜玩意儿充满仇恨,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代人中都是如此,只不过太和年间的年轻人确实玩得太过火,而建安老人们的反应也确实太激烈。
曹叡本人从统治的角度出发,也不太喜欢这种空谈玄理的社会风气,正好趁此机会取缔了“浮华交会”,并且下令涉案的浮华名士只能担任闲散职位,永不重用。
但是这些人并不甘心自己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他们急切地想要找到机会东山再起,直到曹叡死后,他们把目光瞄准了曹爽。
曹爽在曹魏政坛根基浅薄,正好让这些浮华名士有了施展的舞台,而曹爽当政之后也在谋求建立自己的嫡系班底,正好跟主动送上门的名士们一拍即合。
在这批主动聚拢在曹爽周围的名士中,最核心的成员是五个人。
第一个人是何晏。
何晏字平叔,是大将军何进的后人,也就是说,往祖上推四辈何晏家是卖羊肉的(何进出身屠羊者之家,由于妹妹被立为皇后,才脱离了这个不光彩的身份)。
到了何晏这一辈,由于他妈妈长得漂亮,被曹操看上纳作了小妾,何晏也被曹操顺手收为义子了。
但是,何氏家族到何晏这代人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卖肉屠夫的气息,相反,何晏是整个三国时代最著名的英俊少年、美男子。
怎么个美法史书上没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人脸蛋特别白,白得让曹丕怀疑他是不是脸上擦粉了。
曹丕自己也是个名士,经常会有些无聊的举动,他很想知道真相。于是他找了个大热天特地把何晏喊来,给他吃了一碗滚烫的热汤面,何晏吃得满头大汗,拼命用袖子擦汗,曹丕仔细端详,发现何晏非但没有变成大花脸,反而变得更加白了。
可见,何晏是真的很白。
不过,除了白(漂亮)之外,何晏似乎没别的优点,《世说新语》上说他小时候聪明得跟神一样(何晏七岁,明惠若神),可是在权力场上,聪明从来都不是什么优点,而由聪明带来的张扬却是致命的缺点。
何晏的张扬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他是曹操的养子,行事却比嫡子曹丕更高调,一切吃穿用度都要跟曹丕比排场,把曹丕恨得牙痒痒,私下里骂他是“假儿子”(假子)。后来何晏娶了公主成了驸马爷,可还是大张旗鼓到处玩女人,连好色成性的曹叡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