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PDF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

2008正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1期 文章编号:1001.4918(2008)01.0036-42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 ——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赵景欣1 刘 霞2 申继亮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 要: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00名双亲外出、单亲外出和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及其与青少年抑郁、孤独的关系。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分析均表明,青少年所知觉的来自父亲、母亲、同学和老 师的支持具有一致性.同一环境中各类社会支持的一致性更高。变量中心的分析发现,总体上,老师支持和父亲支 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母亲支持和同学支持能够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孤独。但是,不同社会支持 源的预测作用因青少年留守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个体中心的分析发现。处于高母亲/高父亲,高同学,高老师支持网 络下青少年的抑郁和孤独水平低于其他支持网络中的青少年。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抑郁;孤独 年生理成熟所导致的心理上的成人感与现实中的幼 1问题提出 稚性并存,这种身心不平衡状态很容易使青少年个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 体体验心理上的冲突;另一方面,青少年期的个体开 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始承担一些成人的角色和义务。这种社会角色的转 形成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IZl转移…,即“民工 变使他们开始关注升学、就业等未来发展的现实问 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 题,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内部 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或青少年 的心理冲突和外在的压力,很容易使青少年期的个 就是指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里的 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社会问题,如抑郁、孤独等。已 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最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个体的抑郁症状在发生频率 新数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已近2000万,并和普遍性上会出现显著上升Hjj。对处于父母亲情 且其规模Et趋壮大呛】。根据父母的外出情况,留守 相对缺失背景下的留守青少年来说,他们体验到的 儿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根 心理冲突和压力可能比一般农村青少年更为严重, 据监护者的不同,双亲外出儿童可进一步分为:隔代 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已有的一些研究 监护、亲戚朋友监护、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旧1;单亲 表明,留守儿童青少年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 外出儿童又可分为父亲监护和母亲监护。不论采取 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 哪种监护方式,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父 年蚍6’引;隔代监护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独寂 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的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在这 寞等哺]。因此,探讨能够降低留守青少年抑郁和孤 种不利处境中,留守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引 独的相关因素,成为留守儿童青少年研究中的一个 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重要课题。 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这时 当前,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状况与其抑郁、孤独的 的个体面临较多的心理冲突和压力。一方面,青少 关联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许多研究关注了特定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项目号: 04JZD0026);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经费资助.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