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创造及其相关理论
知識創造及其相關理論
知識創造及其相關理論
∗
蕭崑杉
壹、知識創造之解釋
個人或團體組織產生新的知識即可被認為具有知識創造現象。不過,在現代
知識經濟結構的觀念上 ,知識創新特別是指具有應用價值且能增加個人或組織競爭
力的新知識發展過程和成果 ,所以 ,知識創新是資訊的整合轉化或是舊知識的再加
值作用 ,它與問題解決過程同時發展 ,也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效率。基本上 ,知識
創新是由系統思考和偶然靈感所組合 (Probst etc ,2000),因此 ,系統思考的能力
和表現則是知識創造的重要基礎條件 ,而當個人或組織面臨維持生存之壓力或是具
有進步發展的需求時,知識創造即成為最重要的工作活動。
知識創造可依行動者的區分而有個人知識創造和集體知識創造兩類 ,個人是具
有系統思考的社會基本行動者 ,其在面對各項問題時 ,即能透過學習而發展解決問
題的方法。所以 ,個人知識創造並非是個人所產生的所有新觀念 ,而是指個人學習
所獲得新知識,且此知識對個人問題解決或生涯發展上具有實用影響力。簡言之,
個人知識創造是指個人為了達到預期的價值目標而進行的知識開發活動。集體知識
創造則是指團體或組織內 ,透過互動和分享 ,而使個人知識創新能為其他成員所學
∗ 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教授兼主任
41
農業推廣文彙
習,並因而產生團體或組織知識資產而增加競爭力,或是公共服務效果,比較上,
組織知識創造更是目前知識經濟環境所特別重視。
1.個人知識創造
個人是一個行動者 ,因此 ,他具有學習能力而得到新觀念、方法和技術來解決
個人所面臨的問題 ,不過 ,個人的學習成果是否能有效影響個人的行動 ,則仍需依
賴學習成果中的創造力。個人的創造力除了來自部分遺傳特質以外 ,透過外在學習
過程,亦能增加個人的創造特性,如包含1具有某領域的專家特性2認識喚醒的學
習機會3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4敏銳觀察分析的準備條件5樂於知識傳播與分享6
隨時反省評估7能開放接受任何改變等。所以,個人知識創造的發展是建立在個人
的知能基礎、敏感度、問題情境和思考過程等要素之連結關係 ,而思考過程則是直
接顯示知識創造的伴隨現象。
思考過程中可依思考活化程度而有不同的知識創造效果 ,如思考是否快速變化
或是思考是否細膩完整者將呈現差別的知識創造內容(Senge ,1999 )。基本上,
對應不同問題類型 ,任何個人的思考過程可包含分析比較、邏輯推理、反省批判及
系統思考等不同思考方式,而每一項思考方式皆能產生不同層次的知識創造內容。
所 以 , 個 人 知 識 創 造 的 顯 著 表 現 是 一 種 共 同 化 ( socialization ) 和 外 化
42
知識創造及其相關理論
(externalization)的交互結合過程,前者是透過不同媒介而將內隱知識轉換成外
顯知識(Nonaka Takeuchi, 1995)。因此,個人知識創造是先進行內部認知結
構的轉化而形成內隱知識 ,而後再將內隱知識轉化成媒介形式的具體知識現象。一
般而言 ,個人所具有的專門技能、創造思考能力、問題解決經驗或研究實驗機會皆
能影響個人知識創造之成果。
2.組織知識創造
組織知識創造是組織內之團體或個人進行知識共享後所形成的具體觀念、共識
或產品。因此,組織知識創造是先起源於個人知識創造和團體知識創造。基本上,
組織內存在著個人和團體的內隱和外顯知識 ,因此 ,組織知識創造是先進行個人內
隱知識的互相學習過程 ,而後 ,個人或團體再將內隱知識外化為外顯知識 ,透過轉
移機制 ,則可系統化或結合各類知識體系而形成組織新知識 ,此組織新知識可再內
化到個人的內隱知識(Nonaka Takeuchi, 1995)。所以,組織知識創造的發展
具有維持性和增進性兩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