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老师《解析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培训讲义.pdf

李林老师《解析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培训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李 林 2014.9.17 从新闻事件的公众议论开始  各地女大学生返校意外 大学生激情伤人等暴力侵害案件  复旦大学医学院投毒案  “谢室友不杀之恩” 前天的微信  “知识改变命运”的调侃 大学生就业压力、心理健康、自杀…… 问题:我们的媒体、公众舆论正如何定位这个时代的 大学生群体? 新瓶旧酒:所谓“新一代”  所谓“新一代”大学生是指怎样一群人? 和“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大学生比较的视角 他们确实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吗? 有,而且这些特征是“新一代”群体特有的 有,但是这些特征是和这个年龄或身份绑定的 没有,任何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无法简单归纳 我们的关注  从什么视角理解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共性: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视角 个性:个体差异(性格、性别差异等)的视角 产生个性的规律  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新世代的塑造  新生代独特的社会化和同伴互动 个体发展视野下的 大学生心理特点(1 )   “长大未成人” 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之间的模糊地带 青春期的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 自我同一性问题的延续  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在新环境下死灰复燃 成年早期的心理发展任务相对迟滞  延续的学习经历,是否也阻碍了社会化的进程?  缺乏成年早期所需的多样任务目标  明知毕业即分手,校园爱情依旧引人憧憬,为什么? 个体发展视野下的 大学生心理特点(2 )  Culture Shock 环境变迁、生活方式改变  远离父母和支持系统  开始为自己做决定 新的同伴和校园、城市文化适应  沟通障碍和宿舍中的矛盾  中国文化的高情境特点开始显现  身份感的变化 应对的方式  同化、拒斥,抑或整合? 个体发展视野下的 大学生心理特点(3 )  基本成型的性格vs. 充分的可塑空间 在“学霸”和“学渣”之间 赋予大学生活怎样的意义 价值体系尚有待充分整合 矛盾的动机和行为 在失去统一的“旗帜”后 对社会规则的两面态度 长江后浪推前浪: 如何分析所谓新一代?  一个人的过去经历及记忆,塑造着他现在的灵魂  怎样分析:2015年入学的典型大学生  他们哪一年出生?  他们的父母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典型的观念?  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资源和特点?  他们的启蒙老师会是怎样的人?  童年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  他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  道德和价值判断的尺度?  获取信息的方式及内容?  榜样或偶像? 未出所料:隐藏在 个性背后的稳定体系  新世代大学生在个性上的变化,一如他们的前辈 只不过,个性分布的广度、表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