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PDF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3 卷第 1 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ol . 23 ,No . 1 2008 年 1 月    J ournal of Chinese Hi storical Geo grap hy J an . ,2008 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 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 肖启荣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上海 , 200433) [提  要]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 , 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 密切相关 , 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 。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 , 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 安全 , 因此在人力组织 、资金筹集 、岁修维护上 , 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 , 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 , 给予了 充分的重视 。沙洋以下 , 天门、潜江 、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 , 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 交由地方来进行 。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 , 由垸民完成 , 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 , 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 之下 , 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 , 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 [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堤防管理制度  汉水下游 [ 中图分类号] K9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15205 (2008) 0 1003410 [ 收稿 日期] [作者简介] 肖启荣 ( 1979 - ) , 女 , 湖北仙桃人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 时期汉水中下游地区的水利与社会 。   汉水下游地区为汉水的三角洲 , 以钟祥为顶 家对水利管理的干预以及国家与社会在水利管理 点 , 长江为南缘 , 西南至沙市 , 东南至武汉市 , 中的关系与地位 。魏丕信的研究侧重于揭示国家 总面积约 3 1 , 000 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是典型的 水利干预的阶段性特征 , 认为由于水利问题的突 冲积 、湖积平原 , 土壤肥沃 , 降雨充沛 , 是两湖 出 , 是国家干预力量逐渐趋于式微 的主要原 地区最好的农业区域之一 。南宋晚期 , 人们即在 ③ 因 。张建民对水利管理制度及纠纷等相关问题 这一地区兴筑堤垸 , 明清时期 , 垸 田大规模兴 进行了探讨 , 对于水利管理制度的研究侧重于描 ① 起 , 达到饱和的状态 。但是 , 由于这一地区河 述制度的各个层面 , 对于水利纠纷的研究侧重于 流纵横 , 湖泊众多 , 受长江顶托与汉水来沙以及 人为因素的影响 , 河流 、湖泊极易淤塞 , 水利问 题 日渐突出 , 成为国家与社会必须面临的问题 。 ① 石泉 、张国雄 : 《江汉平原的垸 田兴起于何时》, 关于这一地区的水利管理 , 森田明、张建民、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8 年第 1 期 。 丕信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进行了研究 , 涉 ② ( ) 森田明: 《清代水利史研究》, 东京 亚纪书房 , 及到水利共同体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层面 。森 1974 年 , 转引自山根幸

文档评论(0)

yanmei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