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牙与牙槽指数变化的分析.pdfVIP

开(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牙与牙槽指数变化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 开殆畸形矫治前后牙及牙槽指数变化的研究 刖舌 开殆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齿在正中殆位及下颌功能 运动时无殆接触。表现为长,宽,高三向不调的畸形。在各地的调查中,其发病 率在0.89-9.6%之间。其中超过50%的开殆患者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吮指 和吐舌习惯等造成的。对于这类患者,只要纠正了不良习惯,一般预后较好n卫1。 如是因全身因素或颌骨发育畸形所导致的开殆,不但治疗难度大,也经常会遇到 许多问题,并且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口’41。如果不治疗,会出现一些如咬合不良, 前面高过长,脸部不均衡和唇肌无力等后遗症。对于畸形比较严重的患者,常常 要采用正畸一正颌联合治疗。因此对于开殆的患者,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很多 医生建议患者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费用和风险较大, 患者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临床上,对于一些骨型或牙型的开殆患者,当治疗中的前牙牙槽骨和基骨的 伸长能代偿垂直向的不调时,可以充分利用牙和牙槽的生长改变而形成“牙槽代 偿机制畸1,从而达到患者和医师满意的结果。本文通过对14例骨性安氏I类前 牙开殆并拔除四个第二前磨牙的患者矫治前后变化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牙及牙槽 的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以期能对开殆的临床矫治提供一定的依据∞’71。一般单 纯的正畸治疗较能为大多数医师和患者所接受。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14例前牙开殆患者。 纳入标准: 1、骨性安氏I类恒牙殆,0。≤ANB≤5。。 4 2、轻中度牙列拥挤,无或轻度颌骨畸形, 3、ODI≥71.5。,前牙萌出不足。 4、患者在治疗前,除第三磨牙外的其它牙齿无缺失;且患者没有第三磨牙牙 胚或第三磨牙未萌。 5、拔除患者四个第二前磨牙。 6、无J下畸治疗史,无颅面不调,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7、患者治疗前后资料完整,清晰。 患者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开殆0.2—5.4 mm。年龄从12岁到22岁,平均年 龄16.5±3.1岁。男性6人,女性8人。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最短治疗 时间1.2年,最长治疗时间是4年,平均为2.7±1.0年。 二、研究方法 1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在同一台口腔数字全景断层X光机 (P“蝌MECAPROMAXTUBE D--054SD2)上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上下唇放松位,牙列处于正中殆位,左右重叠。由作者本人在同一条件下,两周 内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 三、测量指标 描述了上下颌前后牙齿的移动程度和上下颌牙槽与基骨在长度、深度上的改变。 同时,计算了以下的高度比值,记录了上下颌前后部牙槽高度与面高的相关 关系,及下面高、后面高的变化n们。 上颌切牙牙槽高度指数MxlAHI=MxlAH/ANS.Me 下颌切牙牙槽高度指数Md认Hl=Md认H/ANS.Me 上颌磨牙牙槽高度指数MxMAHI=U6.PP/S.Go 下颌磨牙牙槽高度指数MdMAHI=L6.MP/S-Go 5 下面高指数LFHI=ANS.Me/N.Me 后面高指数PFHI=S.Go/N.Me 图1角度测量指标,lSNA,2 SNB,3ANB,4SN.MP,5 FMA,6Y-axis, 7SN—PP,8SN-OP,9U1一SN,10 L1.MP,1l U6.U1.FH(上颌咬合平面与FH平 面所成的角),12 L6.L1.FH(下颌咬合平面与FH平面所成的角) 6 图2线距测量指标,

文档评论(0)

hp20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